第323章 寻找大姐
金花娘子也听到了轿子中的曲声,小声说道:“这怎么一个人还哼哼起来了,难道是夏大人酒喝多了…喝醉了!”
杨小龙咳嗽一声回道:“醉了更好,省的他下午又拉着驴脸来烦我,让他回去美美的睡一觉,咱们下午才有时间去做点正事。%?秒3¤章¢节>,小{说t,网?¢ <÷免{费@阅a读?e”
“是要查韩飞云的下落吗?”金花娘子问道。
杨小龙比划了一个禁声的手势,让金花娘子去仪仗前面,通知他们可以放开脚步入武昌城了。
队伍到达馆驿门口,轿子落下。
众人迟迟不见夏大人下轿出来,两名亲兵趴在轿帘外面小声道:“大人,咱们到地方了。”
依然不见轿子中有人回应,两名亲兵对视一眼,撩起轿帘查看,发现夏大人抱着酒葫芦居然睡着了…
杨小龙下马,站在一旁说道:“夏大人一路疲惫,你们还不快背着夏大人回房间休息!”
望着被背走的夏大人,杨小龙也走入馆驿之中,准备换身普通的公子袍再出府。
根据韩彩云与韩依云所说,她们的大姐韩飞云有一个老相好,是本地的一位秀才。
而映雪那边也查出一些情况,说这位秀才文采很好,尤其写的一手好字,但为人极度高傲,待人接物又傲慢无礼。′s·a~n,s+a^n_y+q/.-c*o*m+
可惜家中贫困,无银子作为路费入南京参加举人考试,又拉不下脸面,自降身份赚取一些钱财。
最后因一日三餐无着落,才肯底下高傲的头颅去武昌王府当起名义上的“师爷”,其实就是个抄抄写写的书记员的工作。
按照映雪和韩氏姐妹提供消息,杨小龙在武昌城中一路打听其住处,终于在七拐八拐之下找到了书生的家。
杨小龙站在那书生小院外面,看着眼前年代久远又破旧不堪的房子。
尤其小院门前的大门低矮瘦窄,只能每次通行一人进出。这让众人以为自己找错了人家,或是那位书生已经将此处租借了出去。
金华娘子指着那大门对一旁管家道:“方管家,你确信这里是那秀才的家?咱们确认没有来错地方?”
“对方可是一名秀才,就算是在落魄不堪,这院中大门也不至于成这个样子吧…”
方管家要看着眼前的低矮的大门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了,甚至怀疑自己一路打听只说了对方姓名,被路人当成同名同姓的人给指错了地方。
方管家犹豫道:“额…老爷,可能是老奴刚才打听人时没有说清对方是什么身份,所以被人当成同名同姓的人给指错了路。”
“老奴这就上前去问问他家附近的邻居,如果不是的话,老奴再就去打听…您先在这里稍候一下。](μ看?.书?屋| !ˉ已μ发?布|&最~新t$章?¨节÷:”说完提起衣袍,小跑上前询问。
众人怀疑自己来错了地道,主要原因就是院门低矮、房子破败不堪,这倒不能怪众人会这样想。
古代能考中秀才的人,可以说瞬间就踏入中产阶级的行列,尤其院门那就是秀才的脸,必须修的比周围邻居家高出三寸才行。
秀才自宋朝开始,朝廷都给政策优待,绝对够你在人前显贵了。
秀才种地可以不交税,这样会有很多地主土豪抢着把地挂靠在秀才名下,秀才光靠每亩地抽成就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
据福建地方志记载,当地有位秀才名下挂靠百亩良田,每年抽成就有几十两银子收入。
并且明朝还有独特的廪生秀才,朝廷会按月发米发肉发银子,有补贴膏火供养。
秀才的家庭可按人头免除徭役和个人所得税,这放在古代是很牛掰的是事情了。
最绝的是,秀才还拥有司法特权,见县官不用下跪,只需要作下揖就可以了。
因为秀才有功名在身,地位和县太爷是一样的,秀才已经不是草民了,草民见官不光要跪还要磕头。
当县太爷升堂问案时,普通百姓膝盖跪的发青,秀才那是站着回话。
并且县官不能对秀才用刑,真要想揍秀才或者判秀才有罪,县太爷要写申请书,层层往上禀报,先把秀才的功名革除了才可以。
这一来一回流程麻烦的很,并且还不一定成功。
在社会上,秀才的家门可以高出邻居家三寸,普通百姓家门要是高出秀才家,那就是逾制,这是要被抓起来打板子的。
并且秀才可以身穿长袍蓝衬头戴方巾。而平民百姓,穿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