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晋察冀小民兵 > 第81章 刘铭的建议

第81章 刘铭的建议

听他说的有趣,何刘二人也被逗的哈哈大笑。何振武更是笑着说:“不敢当,不敢当。”

刘铭接着说:“今天来呢,是向何兄求援来了。我父亲当年是被鬼子的炮弹炸伤的。后来在医院中我们父子复盘,都觉得如果修好防炮工事,是能大大减少伤亡的。

我也就在孟团长面前大放厥词,大谈特谈工事的重要性,和用以快速提升战斗力的可能性。结果,他就把活交给我了,让我设计出最合适的工事来。普通工事好说,这防炮工事,我就有点拿不准了,就想着来求教何兄这位炮科高材生了。”

何振武连连摇头说:“不敢,不敢,可能要让你失望了。说是炮科,没上多长时间的课就上前线了。虽然在炮兵部队呆过几个月,真说懂多少,真算不上。”

刘铭忙说:“总比我这样的外行强不是?!来,你看看我想出来的工事是否可行。”

刘铭就将上甘岭战役时己成型的步兵工事、防炮工事等的多有明显漏洞的简化版用自己带来的纸笔简要画出来。

何振武、刘山河两个上过战场的老兵都对他的设计赞不绝口,并对一些明显的不足处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份设计图三天后提交给孟俊后,经过团部参谋们的修改后开始在全团推行。并在刘铭的蛊惑下上报给了师部、军部。之后怎样,刘铭就不管了。

修改完工事设计图,刘铭又和何振武聊起了迫击炮和掷弹筒,这明显涉及了何振武的知识盲区。迫击炮他还有点了解,掷弹筒就真的没见过了。

刘铭说团部仓库里有几具缴获的掷弹筒,他可以向孟团长要两具,条件是何振武学会操作后,要将刘山河教出来。何振武痛快答应了。

刘铭最后说:“不怕何兄笑话,我最崇拜拿破仑,对他的大炮兵战术非常推崇。但后来听到的,看到的越多,越知道咱们国家军工的差劲。对比日军和国军的武器配置,想不绝望都难。

但我前段时间在北平图书馆查资料,见到介绍一战时英国人发明的李文斯抛射炮时,突然想,咱们能不能换个思路,不再指望军工厂和进口,自己造抛射炮,用炸药包当炮弹,射程肯定是不够远,但有总比没有好吧?

但英国人用的铁管对咱们来说还是太贵了。有一天我见到汽油筒,突然想到,要是能用这玩意发射炸药包,是不是可行啊?

这是我想到的初步设计思路。但说实话,都只是空想,没敢自己去试验,一首想找个专业人士。这不,就碰到你老兄了。麻烦帮我看看是否可行?”

是的,刘铭从拉何振武进29军开始打“没良心炮”的主意,他想让这个十年后才会出现的穷人的大炮提前问世,让小日本不要那么嚣张,让那些抱着炸药包去冲击炮楼、坦克的勇士少牺牲些。

何振武看着设计图,用手在纸上划拉着,思考着可行性,最后得出结论,应该可行。

见他点头认可,刘铭说:“那这个活就由何兄辛苦下把它搞出来吧。真成了,你就立了大功了。”

何振武疑惑的指指自己。

刘铭肯定的点头道:“肯定是你啊。我和山河又没打算当兵,两个商人、农民要功劳干什么。你只要教会山河怎么用就行了。”

活派出去,人也留在何振武那,刘铭蹭了顿午饭后就去找孟俊,将试验飞雷炮和有关掷弹筒的事和他说了。孟俊越听眼越亮,拍着胸脯保证全力做好后勤支持。

就在刘铭在军营里喝庆功酒、编瞎话推广防炮工事和没良心炮时,南京因他的三封信在国府高层掀起一个小波澜。

最早放到蒋先生案头的是陈布雷那封信,临近中午林蔚也交上了第二封。就在蒋先生召集侍从室人员商量这事时,闻讯的陈立夫才将他那封信交上来。本意他是想由中统调查来源,掌握这个信息渠道的。蒋先生冷冷一瞥让陈立夫后背一凉,好像有点越界了。

关于情报来源的判断很多,有说是来自德国,有说是来自英国,有说是来自苏联,有说是来自日本等等,是馅饼还是陷阱更是莫衷一是。但没人不重视这个信源,一个中国人提前两三天知道了德国的秘密行动,类似的消息对现处于困境的国府太需要了。

最后由蒋先生拍板将这事交给戴笠的特务处,为这个人专门在北平成立一个联络小组,随时待命。中央日报要保证5月5日陈布雷的文章见报。

刘铭不知道有很多人在念叨他。但他想家了,将事情全交代出去后,和西叔打声招呼,当天晚上刘铭就回了自己在保定的家。

陪着大肚婆做了次孕检,一切正常。再让大肚婆陪着巡视了UH蛋业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