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朕欲于朝廷新设一总理衙门,总理各国事务,兼理日后将行之新政。本文搜:肯阅读 kenyuedu.com 免费阅读” 咸丰帝欣然片刻,复又抛出第二个议题。
其声再度响起,划破朝堂之上短暂的静谧,激起新一轮的思忖与热议。新政?究竟是何种新政?
除了适才所议,皇上竟还另有改革举措?一时间,朝堂之上大臣们面面相觑,满心狐疑,皆不知皇上今日这是要唱哪出。
彼此对视,却无人敢率先开口。即便是久居朝堂、阅历颇丰的祁隽藻,此刻亦是茫然无措。
这所谓的新政,究竟所指何事?他亦全然不知,皇上此前不过与他谈及土地之事罢了。故而,当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他时,他也只能神色木然,无言以对。
“此乃朕方才深思熟虑所得。当今朝廷内忧外患,若不推行改革,恐难维社稷之安稳。若洋人再度来犯,难道朕还要以大清之疆土,委曲求全,换取一时之苟安?” 咸丰帝言辞愈发峻厉。
群臣听闻,纷纷惶恐俯首。见此情景,咸丰帝稍缓语气,继续说道:“革新之事,朕己有定见。诸位爱卿下朝之后,举荐贤能之士,以供朕任用。此事,就此定论,无需再议。且议下一事,朕欲编练一支新军,效仿洋人,不,要比洋人更为强大。然当下朝廷国库空虚,众爱卿可有良策,筹集银饷?”
关于筹措军饷之事,咸丰帝己思忖良久,绞尽脑汁却仍无头绪,无奈之下,只得于朝堂之上,与众臣商议,以期集思广益。
一位面容尽显谄媚之态的官员急忙趋步上前,众大臣亦是纷纷踊跃。
但见此官员躬身行礼,恭敬说道:“自先帝与英夷交战失利后,赔付巨额白银,国库空虚便由此肇始。臣以为,抵御洋夷本乃我大清臣民共同之责,不应仅由朝廷独自担当,理应再向百姓增收些许……”
“大胆!汝既为大清官员,理当心怀苍生,造福百姓,竟妄图想出此等苛剥黎庶之法,实在是罪无可恕!来人,即刻褫夺其顶戴花翎,贬为庶民,永不叙用!” 咸丰帝听闻此官员谈及加税之事,怒不可遏。
未等其言毕,便厉声打断,“再有妄议加税者,抄家问斩,绝不姑息!” 言罢,咸丰帝声色俱厉,几近歇斯底里地怒吼道。
这些堂下官员,平日里谈经论政不见出色,搜刮民脂民膏却各个手段高明。众人眼见圣颜大怒,心中暗自哂笑,笑那触怒龙颜的官员不识时务,不谙圣意。
同时,又在心底暗自思量,如何献上一条巧妙的敛财之计,既能充盈国库,又能博圣上欢心,毕竟这可是天赐良机,一旦把握,荣华富贵指日可待。
那被摘去顶戴花翎的官员乃是汉臣,见此情景,满臣们心中窃喜,脸上虽未显露过多神色,却在心底暗自叫好,朝堂之上一片微妙的气氛。
加税之举断不可行,彼时,诸多官员纷纷建言献策。有人提议向洋人借款,当问及以何物作抵押时,此人竟称 “以关税作抵”。
咸丰帝听闻,怒不可遏,当即下令将其拖出斩首。此等行径,若不惩处,更待何时?
以关税作抵押,与卖国何异?其后,又有人献上一计,堪称荒诞 —— 卖官鬻爵。咸丰帝毫不留情,即刻摘去其顶戴花翎,将其发配千里之外,永不录用。
其余诸般主意,皆于民于国有害,咸丰帝一概未予采纳。出此等主意之人,或被革职查办,或被斩首示众,或被发配边疆,林林总总,约有十几位大臣。
大臣们眼见着出去献策之人,竟无一人折返,一时间,朝堂之上一片死寂,众人皆心怀忐忑,猜不透皇帝此番究竟意欲何为。罢了,莫要做出头之鸟,免得非但未能邀宠,反倒丢了乌纱帽 。
朝堂之上,刹那间陷入一片死寂,诸臣噤若寒蝉,再无人敢轻举妄动,更无人能想出契合咸丰帝心意的良策。
众人皆垂首敛目,恭恭敬敬地候着咸丰帝训示。 咸丰帝面色阴沉,怒意难掩,目光冷冷扫过朝堂之上的群臣。这些官员尸位素餐、昏庸无能,长此以往,即便大清皇帝每日夙兴夜寐,江山社稷恐也难逃覆亡之危。
念及此处,咸丰帝满心激愤,却只是沉默不语,那如炬的目光,仿佛要将眼前这一切腐朽看穿。
“皇上,臣以为肃中堂所言振灾之行,不失为可行之策。遥想圣祖爷在位之时,吴三桂举兵反叛,蒙古亦生祸乱,彼时朝廷府库空虚,几无可用之银。幸得孝庄太皇太后深谋远虑,提议由百官捐银,以助朝廷戡平叛乱。” 祁隽藻终于挺身而出,打破了朝堂之上令人窒息的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