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沧海稠丝鉴 > 第11章 尾声

第11章 尾声

民国三十西年,八月十五。本文搜:看书屋 kswxsw.com 免费阅读

药厂的大门第一次敞开到深夜。人群涌动,欢呼声淹没了煎药的咕噜声。杺瑶站在高处,看见漫天的烟花在夜空绽放。那是她此生见过最亮的光。

"日本投降了。"孤云踏上阁楼,递给她一碗热气腾腾的姜茶。七年来的第一次,他们可以不用再在茶里放验毒的银针。

库房里,七爷摔碎了最后一个装毒药的暗格。应娘的红绸终于可以织成舞裙,不用再沾满血腥。老赵放下了守夜的铁棍,他说要给药炉重新修篱笆,种上翠竹。

"要不要去看看?"杺瑶指着东边,那里是旭日初升的方向。多年前他们在那片废墟上立下誓言,如今终于等到山河复明。

孤云没有说话,只是解下腰间的匕首,将它深深插入药厂门槛。刀锋映着晨光,不再需要染血。

他们并肩走向初升的太阳。路过药圃时,杺瑶蹲下身,发现那株倔强的枣树己经结出青果。她轻轻摘下一颗,和七年前一样,掰成两半。

"这次,"她说,"不是为了送别。"

"嗯,"他接过那半颗果子,"是为了新生。"

药厂的大门前,市集重新热闹起来。小贩的吆喝声,孩童的嬉笑声,还有远处传来的火车汽笛声,织就出和平年代最动人的乐章。

杺瑶取下发间的银簪,簪上缠着的红线己经褪色。那是他们当年在师门起誓时系上的,如今终于可以换上新的了。

"我记得你说过,"孤云忽然开口,"要在太平盛世开一家只卖平安药的药铺。"

"你还记得。"她笑了。

"不止记得这个,"他转身面对她,"还记得你说要在门前种海棠。"

远处的钟楼敲响了八下。新的一天开始了。阳光暖暖地洒在他们身上,灿烂得像是要融化过往的苦痛。

"回去吧,"杺瑶说,"该熬早药了。"

"好,"孤云应道,"这次我们熬点安神的。"

他们肩并肩走回药厂。晨曦中,门楣上的匾额焕然一新——"仁心堂"三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一次,不再需要在药材中藏暗器,不再需要在熬药时布机关。

和平年代的第一副药,他们要熬得格外香甜。

深秋,仁心堂前的海棠开得正艳。

杺瑶站在药柜后整理药材,阳光透过新换的玻璃窗洒在她的发髻上。那支沾过血的银簪早己收进了暗格,取而代之的是一支翠玉步摇,是孤云在城南新开的玉器铺里挑的。

"大嫂,要六钱的茯苓。"门口跑进来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怀里还抱着个泥人。杺瑶认得她,是街口裁缝铺老李的闺女。以前打仗时,这孩子总躲在防空洞里,如今终于能在阳光下蹦跳了。

"给你称八钱,"杺瑶笑着往纸包里多添了些,"回去告诉你娘,泡在温水里,去火气。"

药铺的门帘被风掀起,孤云背着药箱走进来。他刚从城东的养济院回来,那里的伤兵都在慢慢康复。从前专门配制的金疮药,如今改良成了跌打损伤的方子。

"今天教了两个学徒认药材,"他放下药箱,取出一包新采的野菊,"都是好苗子,学得比我们当年快。"

杺瑶接过野菊时,指尖不经意碰到他的手背。那里的刀疤己经淡了,却依然记得每道伤痕的来处。七年的战火在他们身上留下太多印记,好在如今都化作了珍贵的回忆。

"七爷今早来过,"她一边整理药材一边说,"带了两坛女儿红,说是要等开春时喝。"老人家终于放下了烟杆子,改用茶盏权当烟锅。那些暗格里的毒药全都封存起来,盼着永远不必再用。

应娘的红绸如今织成了舞裙,每逢节庆都要穿出来跳一曲。老赵种的翠竹长得很好,夏日里沙沙作响,驱走了许多躁热。杨会长偶尔还来坐坐,带着新研制的药方,却总是惦记着他们的婚事。

"明日是重阳,"孤云忽然开口,"我们去看看师傅吧。"

"好。"杺瑶点头,"我配了新的安神香,师傅一定喜欢。"

他们都记得那个人教导他们识药的情形。温和的嗓音,布满老茧的手,还有那句"医者仁心"的叮嘱。如今想来,或许师傅早看出天下事必有变局,才教他们识毒辨药,以备不时之需。

傍晚时分,街上响起了商贩的锣声。那是个卖糖人的老翁,把糖稀拉成各种形状。孤云买了两支,一支是海棠花,一支是如意结。

"记得那年在南市,"他将海棠糖递给杺瑶,"你说想吃糖人,我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