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重生为大公主:整治如懿斗懿症 > 第 129章 如懿遭除名

第 129章 如懿遭除名

匆匆一月过去,璟琴不断收到各地的钦差的书信,信中言明若有女子混入考场,该如何处置。^x^i!n·2+b_o!o,k\.*c*o/m_

璟琴思索许久,只提笔写下若有亲供(考生信息表)、互结(考生承诺书,需找五名参与考试的考生一起承诺,承诺一人作弊,五人连坐)、具结(请户籍秀才提供认保资料),便可参与考试。

若是没有这三项证明,第一次念及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可既往不咎。第二次便要按律例处置。

钦差们也很是焦急,他们受命前往各州府,发现在告示旁有女子前来问询恩科一事,为了防止县试那天手忙脚乱,带头的钦差果断一封书信送往京城。

各地的钦差里都有璟琴的亲兵,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同样办法,终于在县试前一月收到的璟琴的回复。

璟琴考虑的更多,她虽有开女子科举的意愿,但到底是新帝,不好刚登基就惠及女子,只能暗戳戳的暗示。

这样既不让男子觉得新帝私心太过,又能让一些聪明人体会到她的心思,不枉费她力排众议让璟瑟和华年负责科举。

得了消息的钦差也放下心来,相比于纠结女子该不该参加科考,他们更关心自己受皇帝任命的差事会不会搞砸。

有了新帝的默许,解释告示的官差一改口风,面对前来询问的女子不再支支吾吾,只说:“若有亲供、互结、具结,便可参与县试。”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野望的女子都心动了,只是说的容易,互结、具结哪有那么容易拿?

璟琴也没办法,她默认女子参加科考,也是因为规矩里并未说明只有男子可以参与,大臣们不好由此上纲上线。

但亲供、具结、互结是自前朝就有的规矩,她不可能一登基就改,这些困难,只能由女子们自己解决了。

为了拿到互结和具结,女子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商户女,相比于农家女的窘迫和官家女的规矩,商户女可奔放多了。

商户女不仅让侍女在各处告示下问人愿不愿意互结,还能花钱办具结。

相比于农家父母和官家父母,商户父母也更加开明更加看的清局势,士农工商,商人己受轻贱许久,商户女嫁娶为末等,不如拼一把,拿到功名后,说不定就能高嫁……

商户父母的算盘打的啪啪响,若是考中了,女儿高嫁不愁,为官做宰也不一定。若是没考中,反正嫁人都是末等了,难道还能更差?

大臣们也发现不对劲了,相比于各地州府,京城的女子更优秀,接受的教育也远远好于各地州府,更有甚者还办了闺学,专门请了夫子在家中教女子读书识字。

这次的变动,京城的女子们也按耐不住,也不再端坐家中,暗地里都在派人互结。

只是有的人可以把准璟琴的脉,默许了。有的人把不准,在家中吹胡子瞪眼。′w·a_n\z~h?e*n.g-s¨h`u?.′n/e¨t.

古御史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身为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古御史此身最恨的便是女子抛头露面,面对璟琴登基也是颇有微词。

奈何古御史一介文臣,虽迂腐古板了些,但也没有谋逆篡位的心,只是私下多有不平罢了。

为此,古御史不仅在朝堂上大批特批这种“歪风邪气”,在家中更是勒令女儿不可参与那等“自轻自贱人”中去。

古婧点了点头,表示坚决跟父亲站在统一战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背地里点头应下了商户女凌云的邀约。

早朝

古御史又围绕着“女子怎可参加科举”辩论了起来。

璟琴坐在上首听着古御史从“之乎者也”讲到“格物致知”,很是无奈。

这几日她忙的很,先是送了富察琅嬅等人去圆明园,又要回复各地钦差的书信。要帮着璟瑟、华年料理科举一事,又得处理叛党,蒙古那边也得事事上心。

上个早朝,又得听御史的满口的仁义道德,又得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让璟琴烦不胜烦。

璟琴一脸无奈的看着朝堂须臾间吵成了菜市场,无奈道:“好了,既然科举从未禁止女子参加,朕也不好勒令百姓,只要她们手续合规,那便随她们去吧。”

争吵的古御史闻言恨不得当场撞壁,虽然科举从未禁止女子参与,但千百年来己经约定俗成了啊!

但古御史也只敢腹诽几句,万万不敢威胁璟琴。

他的前任长官曾因为女官上朝撞柱明志,当今圣上看着和善,结果当场派人将他拖了下去,后来……后来他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