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于归的小日子 > 第323章 起名(二)

第323章 起名(二)

秦夫子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慢悠悠地踱进院子,后头跟着林夫子,张文山连忙迎上去,黝黑的脸上堆满笑容:"秦爷爷还劳烦您跑一趟,快请上座!"

秦夫子捋了捋花白胡子,在堂屋正中的太师椅上坐定,林夫子见自己师父坐了下来,也跟着坐定。小草端来热茶,又摆上几样林子里捡的浆果。屋外的人群安静下来,都等着看夫子给这双儿女取了个啥名儿。

只见秦夫子郑重的从袖中掏出张红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我一生给旁人不知起了多少个名字,从没有这般紧张过。”话音刚落,屋子里就哄笑开来,于归他们在房里听着也是好笑。

“秦夫子,我们可不信,你这样有大学问的, 起名的事儿不是手到擒来的?”

秦夫子正色道:“取名是大事。名字取好了,能佑孩子一生平安,绝不可敷衍。咱们村里原来起贱名儿,也是为了好养活,可见名字的重要。”

说完他对着张文山说道:“这几日,我想了好些个,你且听听。”

这时林大人在一旁笑道:“我这老师,当年教我的时候都不见如此认真的,我都是要吃醋的了?”

张文山不敢接话,这人虽然他不是很清楚来历,但他知道这是官场的,自那回后,他就对当官的有恐惧感,生怕一句话没说好又被无辜下狱。

秦老夫子没管自己学生的调侃,他清了清嗓子说道:"先说这男孩。咱们庄稼人,靠天吃饭,靠地活命。取个'稷'字如何?后稷教民稼穑,是农事的祖师,刚好他们这一辈又是“武”字辈,就叫张武稷,寓意传承农事,五谷丰登。"

秦老爷子话刚说完,张文山就高兴的点头:"好!这名字听着就踏实!"围观的村民也纷纷点头,虽然他们大多不识字,但"稷"与"记"同音,好记又吉利。

秦老夫子满意地捋须微笑,又转向摇车里的女婴:"这丫头眉眼秀气,将来必是个伶俐的。《诗经》有云'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叶柔嫩,正合女子之德。就叫赵桑柔,因为是武字辈,这字牌不好加到她大名里,不过小名可换做‘武娘’,带些阳刚之气,避免过于柔弱。"

"桑柔..."于归在房里轻声念叨着,这名字含在嘴里,就不自觉软了声音。李二嫂子也同样在嘴里过了一遍,笑道:“果然是读书人取的名字,就是比咱们取的好。”

屋外围观的村民们虽然听不太懂《诗经》里的句子,但见张文山欢喜的模样,也知道夫子取的名字好。九九仗着自己年纪小,扯着嗓子问:"夫子,这'柔'字怎么写啊?"

陈夫子起身走到院中,用拐杖在泥地上划拉起来。村民们围成一圈,看那拐杖尖在地上勾勒出一个个他们不认得的符号。

"'桑'字上头三个'又',像桑叶之形;'柔'字左边是个'木',右边..."夫子耐心讲解着,村民们似懂非懂地点头,但眼中都闪着敬畏的光。在他们看来,能识字断文己经是了不得的本事了。

正热闹着,摇车里的男娃突然哇哇大哭起来。于老娘赶紧抱起来哄,笑道:"咱们承稷不高兴了,嫌大家只顾着妹妹呢!"

众人又是一阵欢笑。秦夫子从袖中摸出两个红纸包,递给张文山:"这是我给孩子们备的见面礼,里头包着《千字文》和《百家姓》,等他们长大了,同样送来上学。"

张文山连连作揖道谢,粗糙的大手接过红纸包时竟有些发抖。于老娘更是红了眼眶,撩起衣角首抹泪。当初因为大儿子娶亲匆忙将大女儿嫁了,当初己经做好了一辈子不见面的准备,哪里能想到今日呢?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老夫子的声音苍老却清朗,在农家小院上空回荡。虽然没人完全听懂,但那份庄重与美好,却深深印在了每个人心里。

大家知道了俩龙凤胎的名儿,又寒暄了一阵就纷纷告辞,田里庄稼用不久就要熟了,各家都是忙活的时候。等送走了人,自己家里人这才围过来好好说说话。

"承稷,桑柔..."林云扬轻声念叨着,细嫩的手指轻轻抚过孩子们肉肉的小脸蛋,"夫子给取的名字真好听”,她摸了摸肚子,一脸娇俏的看着自己娘亲:“以后我生了,也请夫子来取名字。

韩婶子哭笑不得,自从张文青给她说了她闺女被大嫂生孩子的场景吓到之后,她就忙收拾行李过来,如今己经是第五天了,“就会麻烦人,你嫂嫂生了龙凤胎,是个吉利事儿,这才劳烦夫子的, 哪里有人上赶着找别人给你起名儿的?”

其实韩婶子还有一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