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爱育黎拔力八达手上,即元仁宗。}
各朝人士边看边画图,这关系乱的,他们有时候不注意都会看得一头雾水。
大娘一边嗑瓜子,边八卦,“这元武宗该不会也是病死的吧?”
小媳妇也认同这话,“还真有可能,不然怎么年纪轻轻就没了。”
小伙子猜测道:“该不会是他弟弟等不及当皇帝,就对哥哥痛下杀手?”
......
忽必烈一边忧心儿子的身体,眼神也在留意光幕,眉头就没松懈过。
真金也不知道如何安慰他爹,当然他自己也挺无奈的,毕竟都是他的后代。
{元仁宗登基后,重用儒臣,恢复科举,也算是打开了统治新局面。
不过他没有守住和哥哥的约定,把武宗的两个儿子逼走了,立了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
他在位9年去世,他的儿子英宗即位。
元英宗自幼受到儒家教育,他登基后,继承了他爹的治国之道,推行以儒治国,为了缓解社会危机,大刀阔斧的推行新政。
不过他在位3年,在他二十岁时,遇刺身亡,史称南坡之变。}
百姓们看得津津有味,说起兄终弟及,叔侄相传,他们就觉得不可能,果然一看还真不可能。
“这人啊谁没有私心啊,怎么可能因为一句承诺就放弃手中的权力。”
“他儿子运气也不好,英年早逝了。”
......
赵匡胤有些心烦,对‘兄终弟及’这个词是如鲠在喉。
反正赵匡胤就觉得自己的死和赵光义脱不了干系。
赵光义可不知道赵大这么想他,他现在还很不甘心啊,若不是光幕,他这一次肯定不会出错。
对赵家兄弟俩的官司,外人可不清楚。
忽必烈现在也是一门心思关注自家出现的问题,遇刺身亡这个事气得他大发雷霆。
宫人们都缩成了鹌鹑,就怕被怒火波及了。
真金自己都在气恼,也顾不上安抚他父亲。
{元英宗遇刺死后,泰定帝被拥立登基。
他是真金长子的后代,即位后大赦天下。
泰定帝继续推行汉法,不过他在位期间,元朝己进入多事之秋。
在他病死后,元廷分裂,爆发了两都之战。
泰定帝的长子阿速吉八在上都登基,即天顺帝。
但同时元武宗的次子—图帖睦尓,也发动政变称帝,带兵杀入上都,杀了阿速吉八。
这位帝王在位一个月就死了,也被称为元幼主}
忽必烈的手指死死掐住人中,他现在终于懂了,其他朝代那些皇帝看自家后代的事情是什么心情了,特么的,肺都快给他气炸了。
真金怕他爹真被气坏,看到太医匆匆忙忙赶来,急忙叫人先给他爹诊治一番。
其他时空的人们不清楚孛儿只斤家现在的情况,但嘴里的讨论。都没离开这些元朝皇帝。
朱元璋对元朝的情况,了解的还是非常清楚的,倒也没觉得多稀奇,一比较起来,他们大明好太多了。
{阿速吉八被杀,图帖睦尓获胜,也就是元文宗。
他决定效仿叔父仁宗,迎立兄长即位。
然而他哥哥,也就是元明宗,在回大都的路上,突然去世,文宗继续在位。
文宗死后,留下遗诏要传位给明宗的儿子。
只是明宗的长子—妥懽帖睦尓,蒙语‘铁锅’的意思,他远在广西。
明宗的次子倒是在大都,还深受仁宗喜爱,就被立为皇帝,也就是元宁宗。
元宁宗只有七岁,在位43天就病死了。
所以他的哥哥妥懽帖睦尓被拥立为帝,也就是元顺帝。
元顺帝在位初期也是励精图治,但是元朝积重难返,起义不断。
最终在朱元璋北伐大军的攻势下,元顺帝北逃,回到了祖宗的地盘}
等看完了元朝的这些个皇帝的情况,前面朝代的帝王们也算是满足了好奇心,他们该说什么,乱、的确是真的乱。
刘邦好奇心泛滥,“哎呀,这元朝人咋还能给取名叫铁锅呢,这名字,还怪有意思啊。”
当然中原的百姓们除了奇怪元人的名字外,还少不得八卦元朝皇室。
赶车的大叔非常肯定的说,“这元明宗是被元仁宗弄死的吧,不然咋就那么凑巧死了?”
小贩将做好的糖人递给顾客,也不忘八卦道:“依我看啊,那元仁宗就是在做面子工程,但实际上他并不愿意让位,就害死了亲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