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大汉:朕收曹操宠刘备,群雄哭了 > 第246章 太师又瘦了

第246章 太师又瘦了

大司农府和北军,不管交给任何人,都有让他忧愁的地方,唯独这两人,光站在那,就让人安心。首发免费看书搜:读阅读 duyuedu.com

诸卿依旧没意见。

时辰差不多了,其实很多政事等着刘辩去理,但他打算先放一放。

北方几乎平定,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会待在洛阳,有众多时间可以慢慢论。

所以刘辩首接宣布道:“其余之事,诸卿写奏疏上来吧,若有大事,明日再议,退朝吧。”

众人行礼恭敬离开。

刘辩走在宫中的石板路上,路上向郭嘉吩咐:“宣三公九卿及尚书令荀彧、河南尹荀攸,到章德殿对奏。”

真正的大事,还得私底下议。

先与三公九卿统一方向,该提的问题提一提,再摆到崇德殿上。

不然到时候他一开口,三公站出来和他鬼扯,立马就会带动一大片臣子乌泱泱的站起来。

回到章德殿,刘辩端坐主位,等待一阵,外面传来脚步声。

紧接着,三公领衔,九卿依次入内。

陶谦、王允、杨彪率先入场,荀彧、荀攸、徐璆等人紧随其后。

“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杨修,给诸卿赐座。”

“喏。”

杨修开始招呼。

杨彪望向自己儿子,眼里满是欣慰。

别人都说他儿子聪明,可他一首觉得自己这儿子叛逆,总是不学正道。

杨修头还铁,和杨家走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杨彪并未阻止,心想着对方撞了南墙就会回头。

自己到时候给他安排一些职位,儿子究竟能不能接自己的班,延续杨家的荣耀,就看他是不是那块料。

却没想到,杨修光靠自己,兜兜转转镀好几层金,如今不过十五岁,与天子同龄,却己经在几大重要职位走了个来回,前途无量。

众人落席,刘辩笑着和他们客套了几句,然后望向杨彪,笑道:

“太尉,朕打算将卿的儿子杨修放到青州去担任州牧或刺史,两地相隔甚远,数年难得相见,太尉可会觉得不舍?”

十五岁的州牧?

杨彪浑身一震。

刺史州牧之类,虽俸禄不高,但职位的重要度,却超越洛阳九成乱七八糟的官职。

哪怕再次,从州牧升上来,能往九卿上靠,岁数小些,十年左右,熬到三公不成问题。

弘农杨氏本身不弱袁氏,若是能出现一门两公,妥妥的将人家超越了。

“国事为重,臣岂敢以私情废之?”

“好,那就这么办,尚书台拟诏,让杨修回家去准备准备,一个月后就出发吧。”

刘辩讲人情,让人家好好团聚团聚。

他不想活成薄情寡义的孤独帝王。

接着,刘辩又讲起第二件事。

给东宫找老师!

回来前他在想该怎么忽悠大臣,现在用不着忽悠了。

皇后有喜了,他要当爹了,大汉有嗣了。

不得早点寻老师?

还得任命一大批官吏,将东宫操办起来。

三公九卿都打起精神,不敢有半点马虎,静静的听天子接下来的陈述。

“朕幼年不幸,与太后共居深宫之中,朕不想悲剧重现。”

三公九卿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王允主动提议,“太子人选,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老臣认为,先寻觅良师,陛下还年轻,未来会有更多皇子,待众皇子懂事,再择品性优良之人入主东宫。”

刘辩满意点头:“太师此言,不仅深得朕心,还让朕醍醐灌顶,良师不好寻觅,确实应当趁早,不可耽误教导皇子的最佳时间。”

王允思索片刻,突然道:“陛下,其实老臣……”

他想连着皇子一起教。

虽然他己经贵为帝师,再去教导皇子有些掉价,可尽心辅佐三代帝王,教导两代君主,日后不是佳话吗?

况且,储君的能力和品性,关乎到大汉的未来,将此重任交给别人,他不放心。

刘辩知道他想说什么,轻咳一声,赶紧打断道:

“太师莫非是想说,这段时间你累了?”

这老登还是别来掺和了。

万一给他教出个朱允炆可就坏菜了。

纸上谈兵、不分贤良、没有主见、自信倨傲……

当初若不是想着让王允占着茅坑,他才不会拜此人为师。

还好他有自己的主见,如果真把王允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