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担责,故而叫苦不迭。
林羽正为军饷之事愁眉不展,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滴出水来。
此时,一直沉默的贾诩站了出来,他向林羽拱手行礼,不卑不亢地说道:“陛下,臣有一策。”
贾诩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身姿挺拔,气定神闲。
林羽见此,黯淡的双眸瞬间亮起,满是期待与急切,身体前倾,双手不自觉地紧握龙椅扶手,惊喜连连,连忙说道:“贾爱卿速速为寡人道来!”
其声音因激动而微微上扬,打破了朝堂上令人窒息的寂静,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齐聚在贾诩身上,或好奇、或质疑、或嫉妒,神色各异。
贾诩身姿挺拔,上前一步,昂首挺胸,神色间满是自信与笃定。
他目光如炬,扫视朝堂一周后,高昂着头颅,声音洪亮而清晰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可令富商巨贾出资助军。如今我朝商道繁茂,那些富商巨贾们腰缠万贯,若使其出资,朝廷则以商业扶持与特许权作为回报。如此一来,既能充实军饷,又可使百姓和府库免受过度征敛之苦,实乃一举两得之策。再者,当严查各地官员贪腐之财,这些不义之财本就不该留存,将其充公以作军费,可谓取之于民还之于民,且能整肃朝堂吏治,彰显陛下之英明公正。”贾诩一边说着,一边双手交叠于胸前,微微晃动着身体,眼中光芒闪烁,显然心中早有成熟的盘算。他深知此计既能解决当下军饷的燃眉之急,又能为自己在朝堂上赢得声誉和威望,还能趁机打压那些贪腐的官员,为自己日后的仕途清除障碍,可谓一箭三雕。
贾诩出身寒门,自小家境贫寒,饱尝世间冷暖。他一路摸爬滚打,凭借着自身的聪慧与勤勉踏入仕途,然而在这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门第之见根深蒂固。他虽有满腹才学,却屡屡遭受那些世家权贵的轻视与排挤,每一步晋升都充满艰辛。
他深知,若想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之中真正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做出一番令人瞩目的建树。此次军饷筹备的难题,于他人而言或许是棘手的困境,但在贾诩眼中,却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当他在朝堂上提出那精妙之策时,心中已是百转千回。他明白,让富商巨贾出资助军,既能够缓解朝廷的财政压力,避免因过度征敛赋税而引发百姓的不满,从而顾全了国家的大局稳定;又可借此机会与商界建立联系,拓展自己的人脉与影响力,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而严查各地官员贪腐之财这一举措,更是他的精心谋划。那些在朝中有贪腐行径的官员,平日里凭借手中的权势和财富,结党营私,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成为他晋升路上的重重阻碍。如今,借军饷之事将他们的罪行揭露,不仅能够充实军费,还能不动声色地打击这些政敌,削弱他们的势力。
贾诩目光深邃,微微眯起双眼,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凭借此计在朝堂上崭露头角,获得圣上的恩宠与信任,从此打破寒门子弟的禁锢,在这权力的中心拥有一席之地,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让那些曾经轻视他的人再也不敢小觑于他。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压抑,众人皆屏气敛息,静待林羽开口。
林羽听后,微微点头,眼中露出一丝赞赏:“贾爱卿此策甚妙,值得嘉奖。”
武将赵轩一派的官员们彼此交换了几个眼神,眼神中透着决然与义勇,兵部右侍郎陈述等部分官员心领神会,皆出列附议,他们身姿挺拔,神情坚定,似乎在无声地向林羽传达着自己的忠心与决心。
林羽端坐在龙椅之上,身姿挺拔,神色威严,目光缓缓扫过朝堂群臣,最终落在了贾诩身上。
“贾诩听封。”林羽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声声入耳。
贾诩微微一震,心中既惊且喜,但面上仍保持着镇定自若。他上前一步,撩起朝服下摆,缓缓跪地,双手伏地,低头俯身,口中高呼:“臣贾诩叩谢陛下圣恩!”
林羽微微点头,神色缓和了些许,继续说道:“贾诩献策有功,当此国家危难、军饷无着之际,爱卿之策犹如济世良方,解寡人之忧,救朝之困。现特封贾诩为左丞相,与右丞相王奎共同辅佐寡人,共理朝政,望爱卿不负朕之所托,殚精竭虑,为我朝之昌盛、百姓之安康,倾尽全力,成就不世之功业。”
贾诩再次叩首,眼中闪烁着激动与坚毅的光芒,高声回道:“陛下如此厚恩,臣贾诩定当肝脑涂地,粉身碎骨以报陛下。臣必与王丞相携手同心,整饬朝纲,谋划军政大事,为我朝之繁荣稳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此时,朝堂之下群臣神色各异。有羡慕者,目光中饱含着对贾诩平步青云的艳羡,暗自思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