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李世民携二十四臣称霸大秦 > 分卷阅读94

分卷阅读94

李世民勉强微笑,人生寂寞如雪,他轻声道:“诸位爱卿这是想不出来吗?没事没事。搜索本文首发: 看书佬 kanshulao.com”

皇帝试图给自己和臣子们挽回尊严的样子委实让人心疼。

就在众人以为场面再次陷入僵局,前面被他们注视,后面他们以为不会发言的房玄龄在众人面前施施然走了出来。

身着儒衫的青年人长相儒雅,他眼带笑意出列,站定,看向上首的李世民,扬声道:“启禀陛下,左相之言,草民或许有解决的方法。”

他本还等着陛下叫呢,他家陛下竟然如此贴心,没有叫他。房玄龄觉得陛下可爱极了。

李世民眼露欣喜,他本不想打扰玄龄的思绪,但当房出列,解救僵持的氛围时他还是觉得惊喜万分。

他开怀道:“爱卿既然有想法,当可畅所欲言。”

随后他向众人介绍:“房爱卿名乔,字玄龄。乃朕昨日出咸阳探查民情时所遇的智者,他自幼博览经史,工书善文,诸卿可察之。”

陛下爱才,这是只要和陛下认识一点点就知道的事情。

众人看着房玄龄,那他们还真得看看这位智者能说出什么!

作为魏征的老搭档,魏征上谏,房玄龄出谋略,杜如晦定决,早已成为流程。

房玄龄对魏征所说问题的答案了如指掌,他道:

“对于左相的谏言,草民会一一解答。”

“第一,左相奏陛下对地方五十余郡的失察之过。臣之建议,就是设立监察之使作陛下耳目,访查地方疾苦和政令施行。”

玄龄说到这个,直接把李世民脑海中某一个唐策给激活了,李世民赞同道:“爱卿所言甚是!”

陛下都认同了,房玄龄知道陛下可能已经想起来了,他索性把关于御史监察的部分都说了,道:“陛下爱民如子,臣相信陛下定然会每夜思百姓间事,或至夜半不寐,惟恐地方三者堪养百姓以否。”

“管仲回答齐桓公曾言:为帝者不能知人;知而不能用;用而不能任;任而不能信;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皆会妨碍霸业。”

“故草民以为于吏治中,陛下当知、用、任、信、不使小人参之于臣列。”

“先知人,识人臣的善恶,才能任用忠良俊义之士,使得天下致治。”

“故陛下可以进行考绩黜陟,察地方百官善恶,审访其行。”

大秦臣子恍然大悟,原来考察地方官员还能这样搞?

房玄龄接着道:“故而陛下可以增设黜陟大使巡察全国,以监樂六条为制约,巡察四方,考察吏治,多所举刺,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

“严格暗访百官在地方上的所为。”

“使百官自励廉能,还大秦以政治清明之世。”

李世民抚掌赞颂:“这提议确实好。”

“地方远离中央,天高皇帝远。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乱,地方官吏又直接官吏百姓,影响民生,确实得查。”

魏征对房玄龄的谋略一直都觉得佩服,他赞善地看向房玄龄,只觉得这人果然是他认识的房玄龄,无论他魏征提出什么东西,对方都能提出解决之法。

蒙毅更是直接率领百官叩首道:“陛下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臣等定当一心为公,奉公守法,吏佐各安本份。”

变好,都变好,从皇帝到咸阳百官到地方官吏一个个都不要放过!于是在地方官员们觉得新皇上位可撒欢掌权之际,这场持续数十年从未间断的全国性地方官员集中考核开始转动齿轮了。

房玄龄没有一丝被赞扬的骄傲,习惯了不是嘛?

“在讲二三前,房某先讲四。”第一件只是开胃菜,下面才是正菜。

关于四,房玄龄看向上方的李世民,在对方鼓励的眼神中道:“左相方才说,四为陛下不察贤才之过。”

关于这个的解决方法,在场臣子们都有想到,毕竟方才陛下才刚讲到,但是怎么选是个问题。

淳于越道:“或许可以学秦孝公召集天下贤才?但现如今的情况与秦孝公时期不一样?”

蒙毅道:“对,各郡县位置不一,贤才到达的速度也不一,贤才自己到达?到达后如何做?”

自然不一样。

要说一样可以借鉴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察举令,是唐太宗时期的察举。

房玄龄道:“秦孝公时期的招贤令面向的是尚未大一统的大秦,现如今大秦已经大一统,方法自然不一样。”

众人疑问,房玄龄答道:“咸阳可下令各郡县自行举荐。”

“举荐的可以是孝悌淳笃,兼修时务之人;也可以是百家中学术完备,可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