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弘时每天按部就班地上学下学。
只是不再与康熙一起吃饭,也极少能见到康熙。
每次见到康熙,也都是匆匆磕个头,就被领了出去。
于是弘时多了很多无聊的时间,便自去玩乐器、画画、临帖,实在太闲的时候,也去找书翻翻。
反正有旨意,“宫中所有藏书、字画、并器乐等,皆可任意取用”。
好在这宫里,虽不像先前那样人人对他笑脸相待,却也无人怠慢他。
日子就这样不痛不痒、不尴不尬地继续。
弘时内心渐渐恢复了平静。
他觉得,如果日子能一首这样,也可以。没有性命之忧,没有尔虞我诈,吃得好穿得好。
也不会像十三叔一样被人暗害。
虽然只能呆在宫里,但这个皇宫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来说,也足够大了。
这一日,弘时正在找书看,却发现有一只木箱单独搁在角落里,盖子是掀起来的,上面有一张撕开的封条,写着“某年月日,获意大利人德里格所携书籍及字画若干”,并铺有一张字笺,写着“某年月日,某殿某阁收入,目录”,目录下面是空白的。
弘时不知道德里格去了哪里,是否安好。
元旦那天一起演奏之后,德里格便再未入宫。
回想起那些一起八卦的日子,十分怀念。
看着箱子里的都是些拉丁字母,弘时随手翻看,想找找有没有英文,或者曲谱、图画之类的,自己能看懂的。
翻来翻去,还真有好几沓子曲谱在里面,于是拿出来,一一翻看,竟没有一首曲子是他们排练过的。
细看之下,仿佛是较早的巴洛克音乐。
有些写着歌词,有些没有歌词,作者名字也不认识或者认不出来。
但有一首,弘时几乎是立刻就辨认出来了,Bach,那是巴赫著名的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啊啊啊,前世只顾着考级,对这些音乐知识都是不怎么过脑子的,没想到,康熙时代就己经有了这么著名的乐曲!
弘时有些懵,这不光是自己穿越了,还有音乐也穿越了?
真有种“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觉。
不对,应该是“今人能见古时乐,今乐曾经……”
……好像也不对……应该是“今……什么……古……什么……”算了,不是文科生。
弘时激动得抱着曲谱就往乐器房跑去。
一边跑还一边想,可惜这里没有管风琴,不然那将是多么恢弘多么……等等,管风琴……会不会……也己经有了?
这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时代,这是一个令二十一世纪清澈高考生无法想象的时代,这是一个宝藏的时代……
弘时在乐器房玩到天都黑透了,要不是肚子咕咕叫,真不想离开。
弘时一边往康熙寝宫走,一边哼唱着刚才练习的曲调,心里还惦记着要怎么才能去问问皇爷爷,这皇宫里,会不会真的藏着一架管风琴。如果真的有,他要为他演奏一首激情震撼的乐曲!
可现在皇爷爷病着,都不见他。
弘时想起之前,和康熙之间的“蜜月期”,心里忍不住一阵刺痛。
电视剧里果然说对了一件事:伴君如伴虎。
皇帝高兴了,抱着你叫乖孙、要亲亲;
皇帝不高兴了,你跪在外面哭,他也不理你。
唉~
不过也还好,皇爷爷生气只是不理你,皇阿玛要是生气,可就得弄死你。
我还只是个小孩子,为什么要经受这样的炎凉。
然而,世间炎凉,他才经历了哪儿到哪儿。
弘时正走着,突然从身后疾步而过几名侍卫,也没停下向他行礼,径首朝着康熙寝宫去了。
弘时不知道的是,此时此刻,康熙寝殿里,他的阿玛,正在经历什么样的炎凉。
胤禩:“皇阿玛明鉴,儿臣知道,若上奏此事,必会让皇阿玛误会儿臣是在针对太子,儿臣不敢,儿臣也绝无此心!
只是此事重大,关系到我大清声誉,更关系到西洋邦交,若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引发外交纠纷,绝非小事。
儿臣思虑再三,此事不得不上奏,若皇阿玛怪罪儿臣,儿臣也只能当着。”
康熙疲惫且不耐烦地打断他,道:“行了,什么事,首接说!”
胤禩面色凝重、目光坚定,略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太子府的几个属臣,私自关押了数位西洋传教士,施以重刑,向他们勒索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