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金三角1951 > 第219章 三国足球邀请赛

第219章 三国足球邀请赛

64年12月3日,晚上7点,景栋掸邦国家体育馆,三国足球邀请赛第二场掸邦对苏格兰的比赛将要打响。

能容纳五万人的体育场座无虚席。

没有买到票的观众在体育场外面徘徊,希望能够有人临时退出。

掸邦电视台在现场进行首播,在家里可以看电视转播,但人们还是希望能够现场观看。

开赛之前,体育馆突然沸腾起来。

原来朱江和玉罕亲自来到了现场。

他们没有带孩子到现场观看比赛。

原因很简单,他们希望孩子不要过早地成为公众人物。

孩子最好像普通人一样度过童年。

这样孩子才会有正常的生活。

这些年,朱江和玉罕很少在大型公共场合露面,本身掸邦也很少举行像阅兵那样的重大庆典活动。

但媒体对朱江的宣传一首没有停止。

朱江和玉罕的头像不仅在纸币上面,很少重要的公共场所也张贴有朱江和玉罕的照片。

对朱江和玉罕的宣传并没有形成法律制度,朱江也没有授意,更多的是下面的自发行为。

可以说是民意的反映。

在掸邦民众的心目中,朱江己经成为国王一样的人,而玉罕,则成了国民心中的圣母。

所以 ,当朱江和玉罕突然出现在体育场的看台上,现场的人激动万分。

全场掌声雷动,还伴随着欢呼声。

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

朱江和玉罕都穿着傣族服装,面带笑容,挥手向观众示意。

半晌,体育场才平息下来。

然后,现场主持人宣布全体起立,奏国歌。

先奏英国的国歌《天佑女王》。

然后奏唱掸邦国歌。

全场肃立,一起奏唱掸邦国歌。

全场五万人,表情严肃,伴随着乐队的声响,同声高唱掸邦国歌,现场的气氛达到高潮。

无数人留下了激动的眼泪。

很多人第一次认识到自己身为掸邦国民的自豪。

朱江有两点感触。

一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仪式感非常重要,国旗国歌都是非常重要的载体。

二是体育产业大有可为。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又云,饱暖思淫欲。

其实,这两句话合起来理解,就是在满足基本的温饱之后,人就会产生精神上的追求,以及更高的物质享受。

文化娱乐和体育产业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在朱江的感慨中,比赛开始了。

比赛开始阶段,苏格兰队仗着人高马大,对掸邦队形成压制。

掸邦足球队员是第一次和外国球队比赛,多少有点紧张,而且苏格兰队的队员身材高大,动作粗悍,掸邦队员们一时不太适应,场面上相当被动。

比赛第十五分钟,苏格兰球员带球突破,球被掸邦后卫破坏,球出了底线,苏格兰队获得角球机会。

攻守双方队员都集中在球门前,掸邦队员更是如临大敌,相当紧张。

角球从守门员的左手边发出,呈一条弧形飞向球门,球门前一片混乱,乱军之中,澳大利亚队的十号球员高高跃起,一记头槌,将球顶入球门。

1:0。

全场观众鸦雀无声。

掸邦队在失球后发起了反攻。

既然球门己经被攻破,队员们也就放开了。

队员放开后,场上形势立即改变。

掸邦队员的技术比对方细腻,身体也更加灵活,一旦克服紧张心理,掸邦队员就掌握了球场的主动权。

掸邦足球队开始反攻。

苏格兰队的技术虽然粗糙,但防守还是很有一套,他们队员个个身高腿长,全员防守时,感觉球门前全是他们的队员。

他们的防守方式简单粗暴,动作极为简练,就是把进攻方的球破坏,然后大脚解围。

而高空球,则被他们牢牢控制。

一时半会,掸邦队拿他们没有办法。

有时候,苏格兰队还利用掸邦队进攻失误,发起反击。

他们的反击打得也很简练,得球后一个长传,两个前锋交替向前冲锋,好几次在掸邦队的球门前形成险情,幸亏守门员主动出击才化险为夷。

苏格兰队的反击,让掸邦队不敢大意,进攻时不敢全部压上。

上半场结束,比分维持在1:0。

下半场一开始,掸邦足球队就向对方发起潮水般的进攻。

现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