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171章 弑父求生,百年难复(求月票)

第171章 弑父求生,百年难复(求月票)

第171章 弑父求生,百年难复(求月票)

君臣二人终是会面。我地书城 无错内容

李世民也是极为的高兴,此一战甚至让他有了一种昔年正值巅峰时的感觉。

那时,他也是如此和顾泉配合。

两人先后不知打了多少场胜仗,最后才彻底奠定了如今的大唐江山。

这一仗像极了当初。

行营之中。

李世民并未直接封赏顾靖,显然是要等到大战之后,而是在关怀了一下顾靖之后便让顾靖介绍起了这一路来的情况。

——群臣真正在意的自是这一路的详细细节。

到了如今,哪怕顾靖的年纪很小,但谁又能小觑顾靖?

这显然已经成了下一代顾氏的扛鼎之人。

而李世民关注的则是航海见闻。

这就是李世民的眼界。

哪怕如今尚且未曾攻下平壤城又能如何?

他的目标已经放在了航海上,为大唐的后事做出计划。

“陛下,此次航海确乃不易”

“虽已向东莱鱼户探明了一切,但我军出兵期间,亦是风波不断。”

“且说那海上的狂风.虽只要把控好季节,近海航行很少会出现能够掀翻大船的狂风。”

“但亦是会让大船不断摇晃会使人头晕呕吐.”

顾靖十分详细的说起了航海之事,以自己的感觉见闻来讲述一切。

他同样也在关注着这件事。

众人听得都十分认真,李世民更是眉头紧皱。

这还是近海便如此了。

远航自是会更加危机四伏。

显然,想要彻底走通大海,确实是还需要一段很远的路。

至少要等到顾氏的大船彻底打造出来。

但对于大唐而言这就已经足够了,哪怕是只能走得通近海对于当前的世界而言,亦是不敢想象的一个进步。

群臣道贺之音再次响起,他们皆明白李世民对于此事到底有多么看重。

甚至都没有人去商谈战事。

有何好商谈的?

平壤城对于现在的唐军而言,就是探囊取物。

高句丽军已经完全被吓破胆了,接下来只需要看李世民的想法罢了。

当夜。

顾靖再次被李世民召见。

他对此早有预料。以他顾氏的身份,再加上此行所立的功劳,李世民定会与他多谈几句。

“拜见陛下。”

走入大殿,顾靖躬身,一丝不苟地行礼。

“走近些。”李世民摆了摆手,声音里听不出情绪。待顾靖依言向前几步站定,他竟直接拿起了案几上的油灯,凑近顾靖的脸庞,缓缓地晃动。昏黄跳跃的光影在年轻臣子的五官上明明灭灭。

“这灯一晃啊,”李世民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复杂的审视,“就更像了。”

顾靖眼神微微一颤,下意识地垂下了眼睑。

李世民的表情在摇曳的灯火中愈发显得复杂难辨。

他就这样静静地看着顾靖,仿佛要透过他看清另一个人的影子。

片刻之后,他才轻轻放下那盏油灯,一声悠长的叹息在寂静的大殿里散开,“朕也老了,有时甚至都记不起老伙计的样貌了。”

说着,他竟是又笑了笑,示意顾靖坐下,旋即才再次开口:“对于辽东之事,你有何想法?”

“放心说。叁叶屋 追醉欣璋洁”

“此次不是君臣,而是叔侄。”

——考校!

能打仗自是本事,但大唐不可能一直打仗。

如今辽东态势近在眼前,显然是考校的最佳时机。

私自考校也是在以防万一。

顾靖是李世民内定留给大唐的人才之一,不能如今便在群臣面前暴露出短板。

“陛下。”

顾靖拱手,神情肃然:“臣以为,高丽——断不可灭。”

“今我大唐于河套、西域,行教化,安万民。”

“河套虽渐趋宁靖,然西域风波未息,非旦夕可定。此际国力,实难再分于辽东,行那移风易俗、长治久安之策。”

“辽东虽已底定——”

“然若一举荡平高丽,百济必无力抗衡新罗。新罗坐大,则十数年间,辽东必将为其一统。”

“此非利于我大唐之局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