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武英殿 > 第79章 运筹帷幄北京大建 蹑足潜踪石窝微访(2)

第79章 运筹帷幄北京大建 蹑足潜踪石窝微访(2)

故长安左门又称为“龙门”。

长安右门是朝廷一年一度秋审要犯的重地。每年霜降之后,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都要在这里会审重囚,并对已定刑的罪人复审定案。进入这里的囚犯如入虎口,极少生还,所以,长安右门又被称为“虎门”。\n\i,y/u_e?d`u`.?c′o¨m`

大明门一直向北至承天门,石板御路两侧配有非常整齐的廊庑,称作千步廊。千步廊外是朝廷的衙门和都署。东侧是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和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等,西侧为五军都督府、通政司、太常寺、锦衣卫、三法司等。皇城的东面有 东安门,北面有北安门,西面有西安门。一如南京的皇城,皇家的司设、酒醋、皮房、内 织染、巾帽等宫内用品都安置在皇城的各府、各司、各厂制造、生产,各个私设鳞次栉比, 大都集中在了东城、北城一带,惜薪司、钟鼓司、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酒醋面局等 名号细字比比皆是。

东安门外一条繁华的街衢,是比肩接座、拔地而起的十五座豪华府第,供亲王们就藩前居住,北京的王府井由此而来。东安门、西安门、北安门附近,每个门内都有上千间房 舍、院落,以供官员、民商居住。仿南京旧制,西安门外安放了一座登闻鼓院,小厅三间 东向,旁边一座悬鼓的小楼。概因深有冤抑、而有司不与审理、通政司又不为转达上奏, 便可以击鼓鸣冤,直达天听。每天,科道官一员、锦衣卫官一员轮流掌事。当年李贞的案 子就是李贞之妻愤懑不平,猛击登闻鼓而惊动了监国的太子朱高炽,宫内御审才大白了冤案。北京的登闻鼓永乐末年也使用了一次,那是救了皇帝性命的一击。

思虑如此周全,永乐心花怒放,此前,他千遍万遍想过宫城、皇城各处的布局,虽有南京的格局可以模仿,但北京皇城的全貌依然没有在永乐心中清晰起来。看了蒯祥的皇城 全图,他深深地舒了一口气,说道:“朕曾多次微服亲临各处工地,听匠人、民夫们谈论 什么蒯鲁班,还以为另有其人,名字就叫蒯鲁班呢。”

“一帮匠人厮混熟了,山南海北的,口无遮拦,有染圣聪了。” 永乐不置可否,又问:“宫城属皇家禁苑,皇城之一应设置也不是百姓臣民所能尽知的,你如何能思虑得如此周详?” 蒯祥偷觑了一眼皇上,皇上没有表情,他不知何意,心下有些紧张,忙看了一眼李庆,

李庆肯定地点头,示意他大胆说下去,蒯祥深深运了一口气,说道:“微臣世代为匠人, 父亲于洪武初年曾主持了南京大内的营建。起初,父亲想让微臣成为一个读书人,将来常 在天子身边,故读了几年私塾。但臣不是读书的料,圣人之语屡记不住,父亲有关大内、 南京建筑的图纸、尺寸却过目不忘,虽未进过紫禁城,但南京大内的格局臣幼年时已了然 于心。父亲也是个开通人,眼见臣读书无望,干脆就命臣辞了学,一心一意和他学起了木匠。 臣命里就该是个手艺人,幼年时随父到南京修缮紫禁城,这大内的布局已似曾相识,完工之后又在皇城、京城走了几遭。回乡之后,心事萦绕,盼望着有朝一日能为皇上尽绵薄之力。

永乐十五年,皇上一下诏,臣摩拳擦掌,热血沸腾,安顿了年迈的老父,带着匠人们就来北京了。承蒙圣恩,臣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蒯祥越说越激动,言毕,跪在永乐面前。 大船行在水中,岸上绿柳婆娑,已为夏日的人们带来了不少清凉,怎奈蒯祥言语轻松,

内心紧张,更不晓不知祸福的回答会不会惹怒皇上。永乐看着远处影影绰绰建设的工地, 似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蒯祥:“群贤毕至,风调雨顺,有这样好的臣民,何愁大明盛世 不至?铁树开花,榔梅挂果,瑞光灵芝,山呼万岁,我大明盛世真的来了?鞠躬尽瘁而已, 为何要死而后已?起来,都给朕好好活着,和朕一起建造一个前无古人的大明盛世!”

“臣遵旨!”蒯祥还没起来,夏原吉、李庆等诸臣、太监又一起跪下。 看似平常、实则心高的夏原吉也为蒯祥的过人之举折服了。他敬佩那些勤勉王事的,敬佩那些忠肝义胆的,敬佩那些才高八斗的,今天,他把所有的敬佩都集中在了眼前这个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毛头小子身上。看得出,宫城、皇城乃至尚未打开的京城全图都是 聪明的蒯祥仿着南京揣摩并绘就的,李庆有没有点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全城的图纸一出来,尚未确定如何建设的地点就能确定了,北京的建设会大大加快了,有雄厚的财力做 证,以他的推测,三年左右的工夫,北京新城就可能基本完工。

黄俨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