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三国:我刘封不想作死 > 第196章 火药初现,刘封反间司马懿(加更)

第196章 火药初现,刘封反间司马懿(加更)

章武五年(225)年。

正月一日。

新城郡。

房陵县。

嘹喨的鸡鸣声,此起彼伏。

诸乡、亭士民,皆闻鸡鸣而起,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房陵城内。

燕王府中。

孙成带着刘林、刘爽、刘瓒抱了一堆竹节在庭中,将竹节小心翼翼的扔进火中,听着那哔哔的声音,欢呼雀跃。

看着四个少年围着火堆玩着爆竹,刘封的嘴角泛起几分笑意。

偷得浮生半日闲。

在战乱时代还能享受下天伦之乐亦是庆事。

爆竹的起源很早。

在没有火药的时候,都是挑选细竹节扔进火中,制成最原始的“爆竹声”。

唐代炼丹士完善了火药配方后,民间又开始将火药填入竹筒或纸筒,制成更响亮、可控的“火药爆竹”,也称为“爆仗”。

到了宋代又用火药和金属粉末混合产生有光效的烟花。

将火药的娱乐性发展到了极致。

想到火药。

刘封又想到了火药的核心配方硫、硝、碳。

不过硫和硝在当前这个时代还只是药用属性,还未有炼丹士将其衍生到火药上。

亦或者说:或许有炼丹士偶尔误打误撞的碰巧制作了火药,但并未形成系统的火药配方理论。

刘封记住的也不多,只记得基础配方有硫、硝、碳和简单的流程。

毕竟。

除了真正的爱好者,大部分都是直接去买烟花爆竹了,也没几个会真的会闲到无聊实验火药配方。

然而眼下这个时代,也没地儿去买烟花爆竹。

刘封嫌弃火中烧竹节的方式太土,于是让田七去取了部分硫、硝、碳,然后就在庭中研磨硝石。

看得孙成、刘林、刘爽、刘瓒几个半大小子一阵好奇。

刘封也不浪费劳动力,直接当起了甩手掌柜,让孙成负责研磨硝石,让刘林负责敲碎硫磺,让刘爽负责研磨木炭,让刘瓒负责准备细竹节(一端留节,一端开口)。

随后又让田七小心翼翼的将三种粉末混合搅拌均匀。

刘封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也知道这种粗制滥造的火药极不稳定,混合或储存中都可能因为摩擦、受热而自燃或者爆炸。

让几个少年来搅拌显然不安全。

选择细竹节也是为了避免量太大出现意外。

田七个性稳重。

既然刘封说了这三种粉末混合在一起可能会出现危险,田七自然不会当耳边风。

搅拌均匀后。

田七又按刘封的叮嘱戴上了牛皮手套,然后将粉末小心翼翼的装入细竹节,压实,再用浸硝的细麻绳当引线,另一端用黏土密封。

一枚粗制滥造的“火药爆竹”制作成功。

说是“火药爆竹”,但刘封也不知道能不能爆,毕竟只是简单的提纯,能不能成看运气。

“点燃试试。”

刘封示意田七将引线点燃。

田七小心翼翼的将引线点燃,然后按照刘封的吩咐往庭前一丢。

“咦,没反应?”

刘封见这枚“火药爆竹”没响,又瞥见几个少年投来的狐疑目光,顿时感觉有些面子挂不住。

戴上牛皮手套,刘封捡起庭前“哑火”的爆竹,抖掉黏土倒出“火药”,低头想了想:“应该是比例不对。硫、硝、碳是几比几?123?还是321?嗯,不管了,多试几次,只是制作个小爆竹,孤就不信还不成了。”

刘封这次也不让田七动手了,直接亲自调配方,制作一个就让田七去点燃,同时让孙成负责记录比例。

一连制作了十几个,全哑火了。

刘封的面子更挂不住了

看着最后一点硫和硝,刘封直接让孙成记录了比例后,又加了比硫磺多一点点的木炭,然后混合到了一起。

【好歹让孤也成一次吧。】

刘封这次也不让田七点引线了,亲自走到火堆前,将引线一点,然后往庭前一扔。

只听得“啪”的一声响,紧接着又是“吁”的一声。

“成了?”

刘封不由眼前一亮。

不枉孤制作了十几个,总算有一个成的了。

还没等刘封介绍这火药爆竹,虞翻就黑着脸来到了庭院,鼻子嗅了嗅,看到了庭院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