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三国:我刘封不想作死 > 第15章 会天霖雨十余日,汉水暴溢

第15章 会天霖雨十余日,汉水暴溢

距离刘封在申耽的认女仪式发威已经过去三日。

  这三日里。

  不知是被刘封的威势震慑到了还是别有心思,孟达也收敛了不少。

  不仅召回了放长假的军士,约束了哄抢民财的军士,就连军中的亲信李辅、邓贤等人对刘封的军令也不再阳奉阴违,。

  孟达如此“识趣”,刘封也未进一步再去打压。

  打压的目的是为了立威,而非除掉孟达。

  荆州之劫本来就已经是地狱难度了,刘封还未傻到去逼反孟达继续给自己增加试炼难度。

  去给房陵太守邓辅送美玉和书信的使者也返回了。

  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刘封又是赠美玉又是来信盛赞,邓辅自然也不会蠢到在这个时候去得罪刘封。

  不仅厚待了刘封的使者,还让使者带回了房陵众豪族名流的联名书,表态支持刘封督房陵。

  虽说邓辅的表态只是想和和气气而非效忠,但刘封对邓辅的态度也是很满意的。

  眼下这个局势,能和和气气就已经难能可贵了。

  新委任的副军将军主簿邓范,这三日里也表现得颇为积极。

  为了能在刘封面前表现出足够优秀的才能,邓范几乎是在废寝忘食的组建文吏班底以及开展充实在籍之民的初期工作。

  面对肯积极办事的下属,刘封自然不会吝啬赏赐和抚慰。

  不仅派人给邓范送去了好酒,更是在邓范给新组建的文吏班底安排工作的时候前去给邓范壮了声威。

  这让邓范的工作更是卖力。

  刘封也没闲着。

  除了忙于督促组建义兵的事外,平日里大部分的时间也用在了巡城增加民望上。

  这让刘封在上庸城中的名望也越来越高。

  当初卖粗粮饼的小贩,不仅每日都在不遗余力的宣传刘封的仁义,更是在征得刘封的同意后缝制了一面旗子,旗子上写着“刘郎饼”。

  众商贩见刘封如此的平易近人,在征得刘封的同意后也纷纷效仿卖粗粮饼的小贩缝制了旗子。

  于是乎。

  上庸街头出现了诸如“刘郎大瓜”“刘郎小瓜”“刘郎绿豆”“刘郎黄豆”“刘郎糕”等等大量挂着“刘郎”前缀旗子的移动小贩。

  甚至连一些裁缝店门口都挂了“刘郎裁衣”的旗子。

  没人是傻子。

  这旗子一挂,不论是街头的闲散汉还是想要钱的官役,都不敢来生事。

  刘封又趁机整治了上庸城中的闲散汉,要么令其归田,要么将其充入军中。

  整个上庸城的治安也为之一清,这让上庸众士民对刘封也越来越敬畏。

  “滴哒......”

  清脆的雨滴声响起。

  刘封看着天空飘落的雨滴,脸色也逐渐变得凝重。

  “上庸下雨了。”

  “汉水流域的雨期来了吗?”

  上庸已经半个月未下雨了,今日忽然下雨让刘封有了猜测。

  刘封的猜测没错。

  汉水流域的雨期的确来了,而且来得比往年更加的凶猛。

  西城、上庸、房陵、南乡、襄阳一带,皆是暴雨连日。

  一开始。

  众人都以为这只是一场雨季常见的大雨。

  直到大雨练下五六日后,众人才觉察到不对劲。

  不断有河堤被淹的消息传到上庸,刘封的心情也变得沉重。

  刘封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连日暴雨对道路的影响。

  这不是后世的水泥路和柏油路,阳光一出路就干了。

  现在的路,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泥土路,即便有官府征发徭役修路,也只是在官道上铺了些碎石。

  如今世道纷乱也没有去维护,以至于就连官道都会在雨后变得泥泞难行。

  刘封顿时有了移兵去房陵的想法。

  只不过眼下大雨连日,这个想法暂时也只能被搁置。

  而原本要去游说上庸、西城千里之地的山民蛮夷归附的邓范,也不得不暂时终止计划。

  这让邓范很是愧疚,向刘封请罪称“属下不谙天时,坏了将军大计”。

  刘封并未责怪邓范。

  天时如此,又岂是人力能轻易抵挡的?

  在贫瘠的古代就这点不好,一旦遇上大雨连日很多事都无法去做。

  不像后世,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可以大幅度的减少雨雪时期对工作的影响。

  如史载一般。

  这场暴雨下了十余日,就连上庸城都出现了大量的积水。

  也幸亏上庸城地势利于排水,山洪来得快去得也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