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三国聚宝盆,一分钟一两银 > 第66章 一代名医

第66章 一代名医

“喏!”

张济领命而去。

……

徐府内,人头攒动,却井然有序。

各地名医汇聚于此,等候徐荣的考核。

徐荣端坐于堂上,审视着眼前的每一位医者。

他拿起一份卷宗,朗声道:“各位,伤寒,如何诊治?”

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医师捋须上前,拱手道:“回将军,伤寒需辨证施治,观其脉象,察其症状……”

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伤寒论》中的条文,却未提及具体的治疗方案。

徐荣微微摇头,又转向另一位大夫。

“这位大夫,您有何高见?”

那大夫胸有成竹地答道:“将军,依在下拙见,伤寒当用麻黄汤加减……”

徐荣打断道:“哦?麻黄汤?可伤寒症状复杂,并非千人一方,若误用麻黄,岂不加重病情?”

大夫顿时语塞,额头上渗出汗珠。

轮到华佗时,他并未直接作答,而是走到一位患病的仆人身旁,仔细观察他的面色、舌苔,又切脉问诊,最后说道:“伤寒也分阴阳表里,需对症下药。此人形体壮实,脉象洪大,当属阳明实证,宜用白虎汤加减。”

徐荣眼前一亮。

“白虎汤?先生可有把握?”

华佗自信一笑。

“伤寒,华佗也曾诊治过不少,此方虽非万能,却也治愈了八成患者。”

徐荣赞许地点点头,又转向张仲景。

“仲景先生,您怎么看?”

张仲景沉吟片刻,说道:“华佗先生所言极是,伤寒确需辨证施治,但白虎汤并非唯一良方。若患者出现其他症状,还需调整用药。”

他随即列举了几种伤寒的变证,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徐荣听后,心中大喜。

张仲景的博学和严谨,华佗的经验和自信,都让他深感敬佩。

他当即决定,将二人留下,并委以重任。

夜深人静,徐荣将张仲景和华佗秘密带到城外庄园。

“二位先生。”

徐荣郑重地说道:“如今瘟疫肆虐,百姓苦不堪言。我奉陛下之命,秘密研制治疗瘟疫的良方。此事关系重大,还望二位先生竭尽所能,助我完成此项重任。”

张仲景和华佗对视一眼,拱手道:“将军放心,我等定当尽力而为!”

……

夜已深,宫灯昏暗,刘辩在寝宫内焦急地踱步。

内侍通报道:“徐将军到!”

徐荣快步进入寝宫,向刘辩行礼道:“陛下,臣幸不辱命。”

“情况如何?”

刘辩急切地问道:“可有良医?”

徐荣答道:“臣已找到两位名医,一位是精通伤寒杂病的张仲景,另一位是擅长外科手术的华佗。”

刘辩闻言,心中大喜,这两位可都是名垂青史的神医啊!

他原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徐荣真的能找到这样的人才。

看来,这瘟疫的治疗,总算是有希望了。

他强压着内心的激动,问道:“那依两位神医所见,这瘟疫……”

徐荣说道:“两位先生正在研究,臣已将城外的一处庄园拨给他们,并派人严加保护,确保他们安心研究。”

刘辩点点头。

“如此甚好,务必保障两位先生的安全,并提供一切所需的帮助。朕明日便下旨,封赏两位先生。”

徐荣领命而去。

……

庄园内,药炉飘出阵阵药香,混合着淡淡的焦糊味。

张仲景眉头紧锁,手里捻着一撮药渣,反复观察。

“仲景兄,可是有何发现?”

华佗放下手中的医书,关切地问道。

张仲景叹了口气。

“这瘟疫的症状,与伤寒颇为相似,却又有所不同。我试过数种方剂,皆无明显效果。”

华佗走到药炉旁,仔细闻了闻药渣的味道,又看了看药方,沉吟道:“依我之见,这瘟疫并非单纯的伤寒,而是夹杂了其他毒邪。或许,我们应该另寻他法。”

“我也是这么想的。”

张仲景点点头。

“只是这毒邪究竟为何物,却难以捉摸。”

两人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苦思冥想。

华佗忽然灵光一闪。

“仲景兄,你可还记得,我曾用针灸之法,治愈过一些疑难杂症?”

张仲景眼前一亮。

“你是说,以针灸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