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对台戏
有余坊那些闹哄哄的街坊们,围观到平阳张家‘九字辈’一门双杰,兄友弟恭的走进了张贵院子。
好些个‘能人’马上便兴致勃勃的议论起来。
“贵哥跟九庆说起来都是咱们有余坊出来大人精,可谓拔了坊市几百年的风脉了!
如今一文一武都成了人物,现在看来是想要勾连着做番大事了。”
“咱们平阳镇建成了有几百年吗,人家就拔了那么久的风脉了。
自家儿子没出息就没出息,可别‘屙不出屎来怨茅子’的怪风水。”
“瓜七,你的嘴可真损,我是哪意思吗我。”
“行了行了,咱们说着大事呢,你们扯到那了。
不过我也是觉得九庆回来这一趟不一般。”
“别管不一般还是不二般。
未来族中有这两根顶梁柱,最少能再保咱平阳张家一甲子的兴旺。
大善啊、大善!!”
“还大善呢,八恭叔,你年轻的时候读过那么两三年书,就一直装到这有劲吗。
就你我的身份,族里再兴旺还能上天不成。”
“你这熊孩子懂什么,如今这年头,家族兴旺不是保你发迹。
而是保你本本分分的活着。”
“可不是,四阳郡城地界也有闹饥荒的镇子了。
听说还出了‘抢饭子’,闹出了人命,可衙门管都不管。”
“什么叫‘抢饭子’?”
“就是快要饿倒窝的人,在街上寻吃的。
也不给钱,抓起来就往嘴巴里塞,任你打骂。
有些呢可不就给打死了。
还有些抢饭子不敢抢大人,专盯小孩。
可你想啊,几岁的孩童多嫩生,照着脑袋一拳就能打死喽。
总之真到了没饭吃的地步,人就不是人了。
所以能被家族护佑着吃饱穿暖,已经是很好的命喽。
得记着族中大人们的好。”
门外杂鱼们人声吵杂。
院里的石墩上。
张九江伸直了自己的大长腿,双手握拳轻砸膝盖,
“贵堂弟,你听到外面同族乡党的议论声了吗?”
“九江哥,外面闹闹哄哄,我耳朵不灵听不起清楚。”
坐在对面的张贵一边继续吃面,一边装傻道:
“您真不饿吗可别拘束。
我阿姆做的虾酱拌面真的是一绝。
我从小到大都没吃够,觉得比什么海珍海味都香甜。”
“这是应该的。
孩儿能从小到大都能吃上娘亲做的饭食,那种福气可不是谁都能有的,自然是什么山珍海味都比不得。
只是我成年之后便过午不食,‘克己惜福’,实在没这福气。”
这话看起来平常,但结合张九庆的身世细琢磨却透出股凄凉来。
张贵平常最受不得这种调调,也就没再云山雾罩的白话。
干巴巴的笑笑,闷头继续吃起面条了。
可树欲静而风不止。
张九庆有说道:
“贵堂弟,我自束发读书起便爱在心里偷量人才,极少失误。
这辈子最有眼无珠的便是你了。”
“九庆哥过奖了,我能在两三年间平步青云,一靠血脉传承;
二是靠运气,跟您这样肚囊里真有东西的大才可不一样。”
“那照你这样讲。我读书读的好,释经看的透,难道不是靠父母天生给的好脑瓜。
能有机会向‘今上’上那道<父子骨肉疏>,难道不是靠翁爷赏识指点,提拔着早早步入官场吗。
其实普天下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巨贾豪商…总之是身有所长,足够厉害的人物。
有谁不是先天就得了老天爷的恩宠。
只不过有些恩宠是无形的天赋,比如读书时过目不忘,修炼时一日千里、睡着觉就神丛萌发等等。
有些则是有形的金银财宝、封邑土地、仆从奴役等等而已。”
对于张九庆的这种论调,其实张贵心有戚戚焉的十分认可。
可因为不知道张九庆的来意,为了引出话头,他故意反弹琵琶道:
“九庆哥,照你这么说,岂不是人的命,天注定。
又何必去努力、拼搏呢。”
“那你又焉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