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肯先低头。
......张萌的二次投诚还是黄月英做的保。实际上,张萌也是自己想投降了......被魏正连番折磨之后,她原本只是觉得自己堪破红尘,已经无欲无求了。魏正刚去荆州的时候,她还嘴角轻笑,淡然的说对方折在那里最好。但随着魏正一个个逆天的战绩传来,她的心态不断发生变化。尤其听说魏正迁徙了洛阳周边数县二三十万人口,翻山越岭迁徙千余里而来。她的心态再次发生变化。神迹!除了神迹,张萌不知道用什么字来形容。心态的变化,于是,她祈求见了黄月英一面。而当时黄月英也收到了魏正的来信,劝她以三清教太清客卿的身份,到上庸郡那边,收编五斗米道。毕竟魏正能迁徙来五斗米道教徒的身体,却不能把他们的精神强行扭转过来。所以需要......黄月英思索之后,觉得这个事张萌来做的话会更好。正好张萌求见,她与对方一番诉说之后,便将张萌等人送到了上庸。再会魏正的时候,张萌故意打扮了一番,又与魏正一番促膝长谈。这一谈就谈到了半夜,然后魏正看着可人身穿道袍,举止之间也没有什么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势。关键......好吧,魏正承认那一刻的时候,想起了前世的考斯扑来,于是就没忍住。直接把交流变成了交......流。张萌也是半推半就......千头万绪啊,千头万绪。......次日清晨,董厥与王训带着众多官吏和一百名卫兵,骑马踏上了前往上庸的山道。时值深秋,山风凉爽,溪水潺潺,但二人无心欣赏风景,心中牵挂着土地丈量的难题。行至半途,忽见前方山坳里有数十人正在劳作,几个身着皂衣的官吏站在一旁指手画脚。董厥勒住马,问道:“前面可是丈量土地的队伍?”卫兵策马前去询问,回来禀道:“启禀,正是上庸县的丈量队。”董厥与王训下马步行,来到山坳。只见几个农夫正用步弓丈量土地,绳索上系着铜铃,每走一步,铜铃便发出清脆的响声。一名官吏手持竹简,边记录边喊道:“长六十五步,广二十二步,合计一亩三分。”王训注意到,农夫们的动作迟缓,脸上满是不情愿。他走到一个老者身边,轻声问道:“老人家,这土地丈量可是公平?“老者左右张望,压低声音道:“你有所不知,这步弓被申家调过,比朝廷的标准短了三寸。每亩地都被多算了三分。”王训心中明了这八成又是演戏的,谁让申家势力最大呢,于是转头对董厥说:“看来豪强不仅隐瞒人口,连土地都在做手脚。”董厥面色凝重:“立即停止丈量,更换朝廷标准的步弓。派人去申家坞堡,传唤申家族长来见我。”卫兵领命而去,董厥又对王训说:“你留在这里监督,务必重新丈量,不得有误。我去附近村庄查看户籍清查情况。”王训皱眉。这时,董厥压低声音道:“申家的族长讨逆校尉申曈的父亲,不能真的动手,我须躲一躲,你先吓一吓。”王训心知肚明,望着董厥离去的背影,心中暗忖:唉,总有人要干脏事,自己这个外来人,真的是合适啊,陈博,陈阳,你俩要在就好了。他拔出刀,转身对官吏们说:“这刀是大将军赐给我的,就是要我用这把刀震慑奸人。便是郡守魏三公子来了,也不好使。从即日起,改用朝廷标准的步弓丈量,若再发现舞弊,严惩不贷。”官吏们唯唯诺诺,忙不迭更换步弓。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