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薄命贤妻她摆烂了 > 第55章(完结)

第55章(完结)

第55章(完结)

汉唐以来, 汉家王朝的屏障阴山丶河套,已失落许久。

本朝面对北虏的防线被迫一再南移,而到了大同丶宣府, 基本无险可守。为遏阻北虏南下,只好大修长城丶多建城堡, 以致年年向朝廷要钱粮。

朝廷嫌弃边关烧钱费粮,可北虏一旦来犯,整个边疆火光四起,血光四溅。朝廷不得不捏着鼻子拨银子。

朝廷给边镇解去的兵粮年年增长, 可大同卫里地位最低的兵卒, 寒天腊月,连一件御寒的棉袄都没有。

银粮去了哪里?

这里面的猫腻, 边镇军将知道丶朝廷知道,却没人敢挑破, 没人能承担挑破的后果。

“……前些年宫里有个‘九千岁’刘太监,跺跺脚, 京城都要颤一颤, 朝里那些眼孔朝天的翰林丶御史都认他做干爹丶干爷爷。也不知道他哪根筋搭错了, 请旨要盘查边镇府库钱粮丶年例银丶军屯……结果,呵, 逼反了宁夏军户,当地藩王趁势造反, 皇上为了平息事态,给那刘太监按了个谋反的罪名,千刀万剐处死了……”

“姑奶奶, 您别看咱们边镇的军将平日里见了文官低三下四,那是没到份上, 一旦动到他们的利益,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朝廷心里明镜似的。”

世居大同,又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精,林千户对里面的弯弯绕绕太熟悉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林幼荀。

整个王朝的积弊,文臣中的内阁阁老丶宦官“九千岁”太监都动不了,林幼荀很有自知之明,她才不去碰这个“炸弹”。

至于将来……那不是她该操心的事,她也没有能力操这个心。

她只做她能做的。

“咱们林家的学塾办得怎么样了?选好塾师了吗?”

林家私塾的银子是林幼荀出的,她很是上心,一一细问。

“姑奶奶放心,学塾办好了,教书的先生也选好了,按姑奶奶您的吩咐,子弟啓蒙最重德能,特意请了位开明博学的秀才公来教学。”

林千户将林家的事务汇报完,挠了挠头,说起了另一桩事,“姑奶奶,按您的吩咐,今儿我还带了个摇煤球的工役,咱们大同卫缺水缺粮,就是不缺煤。”

那东西乌漆嘛黑,腌臜,姑奶奶咋会想看摇煤球呢?

“人带来了,快让他进来。”

大同卫煤多,冬日里,除了极少富贵人家用得起炭,卫所城里绝大多数人家都是烧煤。

天下大势林幼荀管不了,但她手里的银子怎么发挥最大的用处,林幼荀琢磨了又琢磨。

她有一天听到厨娘抱怨煤球不好烧,好奇看了一眼,发现厨房用的煤球是圆圆的实心球,和她上辈子记忆中的蜂窝煤,完全不一样。

她随口问了句怎么没有孔,结果,府中所有人都不明白她的意思,众口一词,煤球从来就没有孔。

彼此无法理解,林幼荀无奈,只得让林千户找个会摇煤球的工役现场来摇制。

林千户特意安排的这个工役很懂规矩,不多嘴,不乱看,老实利落地干自己的活。

他双手托着一个荆条筛子,筛子里是晾晒半干的一寸见方的小煤块,不停地前后左右滚动筛子,直到筛子里方方的小煤块变成圆圆的煤球。

“姑奶奶,您瞧,这就是摇好的煤球了。”

亲眼看完整个过程,林幼荀确信,她记忆中的“煤球”与这时代的煤球,不一样。

“为什么不能做成那种煤球……对,蜂窝煤1!煤球上有孔,像蜂窝,有孔透气,好烧,而且煤炉能日夜不灭,好烧好用。”林幼荀心底生出一种激动欣喜。

林幼荀没有用过蜂窝煤,更没有亲手制作过,可她能说出甚至画出蜂窝煤的样子,已经足够了。

能在血火烽烟的边疆活下来的人,林千户等人只要知道了原来世上的煤球还能做成这样,一定能把蜂窝煤和煤炉做出来。

果然,仅仅一个月,林千户亲自送来了做得最满意的煤炉和蜂窝煤,煤炉是用黏土烧制的,蜂窝煤并不十分圆。

与林幼荀记忆中的相比,显得粗陋。

林千户却是喜气洋洋,不住口的夸着新做的煤炉和蜂窝煤多么方便。

“……姑奶奶,现在我那卫所,每间屋子都放了一个,晚上也不熄,坐着茶壶,连小卒子都有热水喝,这日子和梦里一样……”

林幼荀听得津津有味。

“一定要注意通风,煤里‘有毒’。”林幼荀很是高兴,也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