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58中学老师的鼓励、晋升专利局二级专家1906.1-3
1905年在爱因斯坦絮叨康拉德·哈比希特不来奥林匹亚科学院聚会中开篇,最终以爱因斯坦全年创作的第六篇论文《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而结束。
在这被后世冠以足够匹敌牛顿因独自一人在一年中就奠定了微积分学、经典力学、光学和天文学(天体力学)这四大学科的基础的1666奇迹年的1905爱因斯坦奇迹年的成就也不遑多让。
1905年,26岁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物理学年鉴》上发表了6篇论文,而《物理学年鉴》的科学形象在后世也因此变得更加光辉万丈:
3月17日,《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的观点》,光量子论文;
4月30日,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爱因斯坦被引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
5月11日,《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彻底终结了对布朗运动科学解释的争论,也为原子、分子论的确立提供了决定性的基石;
6月30日,《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横空出生,改写了人类和物理学的时空观念;
9月26日,《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宣告爱因斯坦最知名的质能方程e=mc2的诞生,为33年后的核物理和核武器奠定了理论基础;
12月19日,《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将对布朗运动的理论解释拔高到了更高的理论高度,推广了理论公式的应用范围。
1905年结束的时候,爱因斯坦在当时的科学界、在当时的物理学界依然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伯尔尼专利局的小职员、苏黎世大学的准博士,尚未引起科学界大人物的关注。
不过在爱因斯坦科学创造力达到第一高峰顶点的时刻,他的命运也在悄然的转折中,1906年新年伊始,爱因斯坦就收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好消息,他在慕尼黑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五年级(1892年-1893年)的数学老师约瑟夫·泽梅特在慕尼黑于1月7日给他写了一封赞赏和鼓励的信件,想来老师的鼓励对爱因斯坦10年科学努力的艰辛以及不被科学界关注的凄凉给以了足够的慰藉,也算给爱因斯坦的1906年起了个好运之头:
“最尊敬的博士:
您给我寄来您的多篇令人感兴趣的论文使我备感荣幸。所以我要及时为此向您致谢,同时我愿借此机会补谢前几年从您那里收到的一系列论文。
过去我未能及时向您表示谢意,只是因为总没有您确切的地址。不过请相信,每次收到您的论文我都非常高兴,因为您总是那么好心地想到我,最主要的是因为,您在最令人感兴趣但也最为困难的应用数学领域投入了如此不懈的热情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现在,您已经获得了这所大学诚心诚意地授予您的最高荣誉,您可以心满意足地回首您走过的路程。我想,我可以正确地认为您愿意全身心地献身于学术生涯。
总之,我对您获得博士学位致以最衷心的祝贺,并祝您未来的努力会有好运!
致以最亲切的问候。您忠实的
约瑟夫·泽梅特”
约瑟夫·泽梅特老师的祝福来的很及时,不光慰藉了爱因斯坦备受冷落的心灵,也为他带来了货真价实的博士学位证书,收到这信后不久1906年1月15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就正式被苏黎世大学授予了博士学位,他的学术生涯终于正式展开了明媚的阳光,他也在1905年经过了命运之神的考验,提交了令命运之神足够满意的答卷,一代科学巨匠的科学成神之路终于步入了正轨。
1906年1月,爱因斯坦根据兰多尔特和伯恩斯坦新版《物理化学表册》的实验数据,对去年光辉的1905年4月30日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更新,这次结果为糖分子半径p=0.78x10-8cm,每摩尔的分子数n=4.15x1023。4月30日根据旧数据计算的结果为p=9.9x10-8=2.1x1023。
爱因斯坦将这个更正结果以《关于“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的补遗》为名发在了《物理学年鉴》上,当然,后来他对这个结果还有更新,甚至还发现了论文原文数学计算中的错位。
不仅有老师的鼓励、自己的努力,此时的爱因斯坦冥冥之中还得到了势要在爱因斯坦成名之前把一切奉献给他的伯尔尼专利局上司哈勒尔局长的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