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的好奇眼神,也知他二人定是在讨论他的身份,便抿唇冲李靥一笑,又微微一颔首,算是致意。
李靥略是一楞,也回他一笑,旋即又回头跟上李丰的步伐。
顾长空也跨步跟近了些,心下一阵苦笑,想他出身寒门,寒窗苦读数十载,才得了探花的名头,在朝中并无根基,能得今日之位,全属依仗天恩浩荡。然外庭多有传闻,揣度他是那长袖善舞之人,也难怪李靥会那样好奇的眼光打望他。
再擡眼去看前面的李靥,她一身淡粉色长裙,上身配银色双缠百雀紧衫,臂上披着轻纱长秀带,裙摆带尾随着她的步履轻摇儿微微翻动,甚是飘逸灵动。
先前还当她是琴艺了得的大家闺秀,没想到她竟然是南陵王的掌上明珠,难怪一举手一投足之间不失爽利,又颇显贵气,这样的女子,也只有翁主的尊位才能相配。
四人转眼已行至集市之末,人声喧闹皆被遗在身后,李靥长舒一口气,对李丰小声道:“玩也玩了,早些回府去吧,我也好同你一道送圣水进宫。”
李丰本不想这么快回宫,却又碍於顾长空在身后跟着,只能应承下来。顾长空见状,急忙上前,协助百灵寻来了车架,伺候他二人上车,眼见马车悠然起行,才擡起恭垂的眼眸,望着地上的车辙,扬起一抹微笑。
原来天家子嗣亦有平常之心,也会来凑着民家百姓的集市热闹。
……………………………………………………………………………………………………………………………………
转眼端阳又至,京中最热闹的地方从大报国寺换成了皇城外的养民河沿岸。
这养民和本是运河的一段,因为穿过京城,以至沿岸常年人来人往,岸边商户皆是因河得利,故而这一段运河就被称为了养民河。
端阳当日,皇帝与庶民同乐,同后宫诸位女眷,并满朝诸位文武大臣,皆置座於正阳门城楼之上,观龙舟,品香粽,饮雄黄。
民间早已家家户户贴钟馗,挂艾叶,大人孩子皆身佩香囊,以祈求百病消除,合家平安。
皇上丶太后置座与城门正上方,皇后凤驾置於皇上龙座之西,再侧面为南陵王同王妃之座位,太后这一边,则是老人家钦点了李丰与李靥丶李安伴驾而坐,其馀诸位皇妃丶皇子丶公主则置座与圣驾之后,其馀臣工依次按品阶排列圣驾周围,自不必说。
李靥虽不是公主身份,却是当今皇太后嫡亲的孙女,又因为太后极为疼爱其父李寂然,故而对这个孙女也是格外的宠怜,此刻正同李安一起依在太后身边嬉闹。
顾长空为正五品中书舍人,同中书省一众官员远远坐在城楼东侧快到拐角的地方,除过能看到金黄色的华盖在碧蓝的穹空之下闪着耀眼的光芒,根本看不到那华盖之下的天家众人,饶是如此,他还是几次翘首,往那边瞧去。
一旁的同僚瞧他这模样,忍不住挪揄他,“顾大人总往那边瞧,且目带期盼,是想瞧谁啊?”
顾长空讪讪的转过头来,冲那人一笑,正要开口解释,忽听城楼下河道上响起一阵急促的锣鼓声。
众人都被那鼓声引得往河道上瞅去,只见远远西边的河道那头一群身着红绸裤子,裸着上身精壮汉子正一面喝这号子,一面敲着大鼓。
鼓声一起,七架龙舟上的划手们纷纷甩开臂膀,喊着号子,一起往这边冲来。
岸边人声乍起,和着那划手们的号子,舟桨击水之声,碧落之下,一片欢腾盛世之景。
……
赛龙舟之后,便有社火丶高跷丶舞龙舞狮的队伍沿着河岸一路行来,正阳门上已经传了午膳,御膳房特意备足了九种不同的粽子,以便满足各宫娘娘和诸位皇子皇女的口味。
李安靠在太后怀里,一双小手黏糊糊的,正捧着个红豆沙粽子,一张小嘴边也占了糯米粒,圆鼓鼓的腮帮子因为努力咀嚼口中的食物而更加圆润,小小脸庞煞是可爱。
李靥微笑着替她摘取米粒,笑着问她:“好吃么?”
李安一扬小脸,欲开口,却又咽不下口中的粽子,只能呜呜两声,算是回答,引得太后和李靥都笑出声来。
太后虽然已不覆年轻时的花容月貌,一颦一笑间却仍然透着令人耀目的美感,一双仍然白皙却不够嫩滑的手温柔的覆在李安的小肩膀上,眼角的笑纹在阳光下荡漾着慈爱却威严的光辉。
“靥儿,哀家年纪大了,这粘腻的东西克化不动,你拣一个自己喜欢的口味,哀家同你分食一个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