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是真的……”
《绍宋》的记忆如潮水般袭来,那些意气风发的画面,在诸葛亮的脑海中不断翻涌。【朕可战死,国家不可沦丧】【哪怕赵氏不存,但凡有豪杰能收复而救万民者,自当去河山自用,为万民之主】【宋可亡,天下不可亡】最终,诸葛亮叹息一声,引用了后世网友的话。“《绍宋》之美,可惜终是小说,赵玖终究没有穿越成赵构。”刘禅傻傻一笑。“相父,还有我,我也没有穿越成赵构。”“宋朝依旧是那个宋朝……”刘禅的一句话,让诸葛亮突然有了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是啊,穿越一事,终究是镜中花水中月,是亮着相了。”刘禅听后连连点头,脸上依旧带着憨厚的笑容。“嘿嘿,假如阿斗穿越成赵构,我希望相父穿越成秦桧。”“他是宰相,相父也是宰相。”刘禅:相父,嘻嘻。诸葛亮:不嘻嘻。……天幕再次滑动起来,很快,一尊雕像出现在画面中。不知为何,历朝历代的古人看到这个雕塑,有一种被震撼到的感觉。天幕一侧一行文字缓缓浮现:崖山之役,大宋最后的气节。……南宋位面。杨太后嘴里反复默念着崖山,心猛地一沉。雕像、崖山、少帝、陆秀夫……她猛然一惊,突然明白了什么。“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朕虽年幼,却也不愿苟活。”杨太后茫然四顾,内心越发凄然。“这是南宋的结局?”……大唐位面。李世民满头问号,软弱了一辈子的大宋,崖山之役,整出气节来了?李世民不怎么相信,一群软骨头里,还能出一个异类?他的目光再次看向天幕上的雕像,将军背着小孩,莫不是亡国之君,以身殉国吧?“但凡大宋末代帝王以身殉国。”“朕高低都得高看他两眼。”……【君臣慷慨赴死,大宋悲壮落幕】画面一转,年仅8岁的南宋末帝赵昺面对强大的元军,丝毫不惧。“国已至此,大势已去。”“陆将军,朕虽小,却不愿成为亡国俘虏。”“朕不投降,绝对不投降。”【崖山之役最后时刻,南宋忠臣陆秀夫毅然背负幼帝投海殉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跳海明志,集体殉国】【至此,南宋亡】【崖山战后,海面浮尸数10万余人】【朕虽小,却不愿意苟活】【大宋的脊梁竟在一个8岁的孩子身上】弹幕:“大宋皇室一共两爷们儿,一个赵匡胤,一个赵昺。”“一个开局,一个结局,赵昺为大宋保留了最后一丝颜面。”“大宋一朝软弱了好几代,末了硬气了一回。”“本来看得我热血沸腾,但仔细一看我的ip[内蒙古]。”“坏了,元兵竟是我自己ip[内蒙古]。”“陆秀夫在政治上都排不上名相,但他殉国而亡,历史名相都得给他一个位置。”“宋朝宋少帝赵昺和他的忠臣陆秀夫。”“明朝崇祯皇帝和太监王承恩。”……看完天幕介绍,李世民忍不住唏嘘。“十万军民同赴死,浮尸遍野,也不愿成为俘虏。”“没想到羸弱了几百年的大宋,在崖山之役中竟然如此悲壮。” “曹魏曹髦,蜀汉刘谌,宋末赵昺,明末崇祯皇帝,都是末代王朝最后的骨气。”……大宋位面。饱受煎熬的赵匡胤满眼含泪。看着年仅8岁的少帝投海殉国,他心痛得无以复加。“好好好,不愧是我太祖一脉的,有骨气!”……天幕继续滑动,很快,新的标题出现在天幕上。【殉国而死,真的能改写历史的评判吗】看到标题,朱元璋觉得自己很有发言权。“你说呢?”“崇祯皇帝的诸多骚操作,末了一根绳,吊死在煤山,保全了大明最后的风骨。”“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他虽然没有守住老朱家的家业,但守住的大明的体面。”……大清位面。雍正皇帝忍不住握紧的拳头,他想起了清朝末代帝王,忍不住叹息:“帝王有帝王的死法。”“少帝投海殉国,保全大宋最后的颜面。”“而我大清……哎……”“不怪后世网友看不上大清。”雍正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就连朕都臊的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