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掀翻满清,华夏大航海时代 > 第二十六章 襄阳

第二十六章 襄阳

“我们可以给白莲教的条件有哪些?”朱权问。

张文杰给出底线:“滑膛火枪五万支,精钢二十万斤和火炮制作技术,这些就够了,火枪可以给到三两银子一支,精钢十五文一斤,火炮制作技术就白送,不过货物需要他们自已来取。”

朱权领命:“遵命,会主。”

朱权领命出发,带着复兴军一百精锐伪装成商队乘船前往襄阳。

趁着枯水期的开始,十一艘船载着两万五千货物顺流而下。

朱权坐在船头,一路经过石泉、紫阳、安康,看着江面越来越宽,许多商船趁着枯水期前出来走商,感慨水运的便捷。

他也在畅想张文杰让科学院研发蒸汽机,已经被科学院研发出来,就是好像被什么材料卡住,不是很好用,只能放在三元坝用来粉碎矿石,他去看过,那也是效率惊人,两台机器一天就能粉碎十万斤,这还是因为采矿场的效率太低。

不过六天,商队就顺着汉江出白河县,进入勋阳府,出了勋阳府,进入水面足有上百米宽的汉江江面。

这里愈发繁华,数以百计的大小商船或官船在江面奔波,这里基本不会受到枯水期的影响,冬天以后依旧热闹。

十月二十八,历时九天的商队终于抵达襄阳码头。

作为陕西汉江与河南南部众多水系的交汇之地,襄阳自古以来就十分繁荣,如今更是在两侧建有数十座码头,绵延十里,每日都有上百只船来往,只是汉口至襄阳的贸易,每年就有两万多只船,加上上游,更是超过五万只。

就是从山中支流来到这里的大多都是小船,每船不过三五千斤,不比汉江大船,每船十万斤的都有许多。

张家这五年来往襄阳不下十次,船队中也有老船工引路,一切手续齐全,船上也挂着张家商会的旗帜,这东西花费三千两才在襄阳办下来。

朱权每次来到襄阳,都要感叹这里的繁华,襄阳城北岸樊城开辟了二十座码头,主要供给民间商船停靠贸易,南岸只有九座,主要是官家船只停靠和军事用途。

樊城的北边靠近城墙,张家在这里斥巨资买入一个大宅子,占地两亩,本来是一个西安商会的驻地,西北大战,商会受到重创,就把这里卖了回血,售价一万两千两。

朱权带队进入码头,派人去张家商会驻地通知那边派马车过来接货。

朱权命令随队复兴军四散进入襄阳探察消息。

目前襄阳城的具体情况,复兴会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在樊城东北的山陕会馆规模最大,势力最强,主要掌控者就是晋商中的亢家和渠家,亢家主营粮食贸易,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贸易要地,渠家更是经营西北茶叶贸易,襄阳可是茶道的重要起点。

过了半个时辰,襄阳复兴商会会长刘毅来到码头。

刘毅一到码头就看到正在指挥卸货的朱权,快走两步上前说:“朱管事,您来了。”

朱权回:“刘会长,不用多礼,我来有其他事,你和徐安交接,指挥他们把货物运到驻地,有些东西要单独存放,我先过去了。”

刘毅拱手回道:“是,朱管事。”

两人说完,朱权就带着五个人前往驻地,留下徐安带着五十人在这里和刘毅交接。

朱权走后,刘毅靠近,笑着问徐安:“徐小哥,这次可是有大事要做?”

徐安躲避一下,说:“没什么大事,朱大哥说过,你也能知道,我就提前说一些,会主要和白莲教做生意,卖些火器支持他们起义。”

刘毅一脸了然的说:“原来如此,据我了解,这襄阳周边白莲教教徒就有很多,而且襄阳府好像不知道,估计有官面任务也入教了。”

徐安知道这次会面目标,但也不惊讶刘毅知道这么多,各地商会会长都是安全部的人,负责收集当地情报,手中可是有着一只几十人的情报小队,襄阳据说是有一个一百人的中队。

两人聊了一会儿,货物也搬到最后徐安说:“这些就是要交易的货,主要还是样品,你稍微遮掩就行。”

刘毅听到徐安所说,上前查看一番,这是各地商会会长的职责所在,防止会中有人借助复兴会渠道卖货销赃。

“精钢,估计是张家庄产的,嚯!还有火枪,这应当就是交易的大头了。”刘毅心中想着,一边查看,一边记录。

码头人流密集,但是有船卸货,还是会把地方腾空,他查看货物并没有引起外人注意。

“走,出发。”刘毅挥手指挥车队出发,然后走到徐安跟前,问:“徐小哥,和我一起走?”

徐安说:“一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