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了一下,问道:“这是一场针对你的刺杀。”
“不错。”卫晏洵道,“我每夜都会独自到此处来练功,他们应当是早早埋伏在此,等待今晚的行刺,只是没想到我白天就来了,故择机下手。”
他站了起来,从领口内掏出一个寸长的铜勺,放唇间一吹,嘹亮的哨音穿空,少顷,便有群蹄齐鸣,一队将士出现了林子外。
“齐将军,怎么了?!”
崔澎崔湃两人翻身下马,看到林中横七竖八的黑衣人,猝然惊心。
“放心,我无碍。”卫晏洵道,“叫士兵把所有都带走,绘相清查,若有活口,便绑起来,严刑逼供。”
“此事必须禀告护军,他们武器精良,与大靖的一般无二,西端九州的细作都有这些武器,赤突也必然有。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些沦为俘虏的汉人工匠教给了赤突人多少东西。”
卫晏洵总算是明白,上辈子他抗击赤突的后几年,为何赤突一个奔走在草原上的民族,为何兵器可以越打越多,到最后,甚至连床弩、攻城锤这样的大型重器都出现在了他们的阵营里。
如果从一开始他们就有一些汉人面孔的自己人在边境见缝插针,走私偷运,这一切就说得通了。
第115章 伤兵村
想明白其中的厉害,卫晏洵立刻借了匹马,想了想,把浅灵捞了上来,道:“附近有一个宜居的村落,我带你去安置下,这几日外面恐有危险,你莫要出来。”
“好。”
所谓的宜居村落叫双月村,正在山脚下,全村围湖而居,因为地形开阔,每每入夜,月色东升,清朗明净的湖面也会出现一面明月,半湖月色,半湖波光,天上一轮,地上一轮,故曰双月村。
浅灵进来的时候,看见阡陌村民往来,不少人缺手断足,却挑水的挑水,锄草的锄草。
见浅灵目光留意了几瞬,卫晏洵解释道:“这里有许多人是前线退下的伤兵,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返乡,便留在此休养与耕作。因为离前线近,兵将伤亡惨重的时候,也会把伤员安置到此处来治伤,所以这里有很多空屋子。”
“原来如此。”
浅灵跟着他来到一间瓦房,里面陈设简陋,却很干净。
卫晏洵给村民交代了几句照应她和她的人,然后对浅灵道:“这里虽小,却不会被侵扰到,你不要嫌弃。”
浅灵摇头:“不嫌弃。”
“你不嫌就好。”卫晏洵道,“我先走了,你安生待几日。”
卫晏洵走后,浅灵自己在村落内走了走。
村里多年迈孤寡者,很少有四肢健全的年轻人,更别说她这样年轻的姑娘,她凡路过处,村民总是好奇地对她张望。
浅灵冲他们点头,以表礼节,不远不近,不冷不热的。
有个采桑叶的妇人瞪大眼,好奇地看了看她,主动问道:“姑娘哪里人呐?”
浅灵回道:“渭州人。”
“渭州的呀?怪不得长这么漂亮!我也是渭州的,我年轻时候长得呀,跟你一模一样!”
四周的村民听了都笑,妇人也不在意,自顾自上前挽过浅灵的胳膊。
“大家都喊我宛娘子,你也可以这么叫我,我好长时间没见老乡了,走,我们说说话去,见过蚕么?我们一起喂蚕去啊。”
她自来熟又健谈,浅灵的性情跟她大相径庭,但并不厌恶这样的人,略略愕然,便也随她去了。
宛娘子带她去自己家,塞了把桑叶给她。
簸箕里胖嘟嘟的白色蚕虫,在绿色的残叶中懒懒一吸一瘪,浅灵把新鲜的桑叶伸进去,它们勤快地蠕动起来,啃食叶片。
“可爱吧?它们可是我今年的指望,等吐了丝,我给织成布,就可以去卖个好价钱了。”
浅灵看了眼她身上打着补丁的麻衣粗布衣衫,问道:“宛娘子是如何从渭州到这里来的?”
宛娘子笑:“能是怎么来的?嫁过来的呗,只不过丈夫死了,死在赤突人手里,现在换我儿子在守边。”
浅灵微微讶然,宛娘子看出她的意外,便解释道:
“他们男人的志向我管不了,要是每个妇人都撒泼打滚,死活不让他们的男人和儿子去从军,谁来保家卫国?我不能阻止,就只能守在旁边,做做衣衫,耕耕田。他们没饭吃了我送饭,没衣服穿了我送衣服。他们在前面杀敌,我就在后面照顾伤兵。这辈子就这么过了。”
听完这些,浅灵道:“娘子是心怀天下之人。”
宛娘子大笑,撇手道:“什么怀不怀天下的,我不懂。我不想一个人孤独终老,就得跟他们站在一处。姑娘以后嫁了人,就懂了——话说,姑娘有婚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