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战火势决计烧不到我们雁回城的!爹在这住了大半辈子了,爹可以跟你打包票,以前打过多少仗啊,没有哪一次能到咋这的,雁回城安全得很!”
逢雪看向他,说:“爹,我知道你舍不得。”
迟争渡一下子哑住,把糕点塞嘴巴里,干嚼两下,含糊说:“我……我当然舍得……对了,街上有家麻花甚是好吃,爹给你买点回来。”
等人走了,屋里只剩母女娘。
芸娘摩挲着茶盏,低下眉眼,看着乳茶上浮动的脆米,“迟家世代居住于此,祖坟也在此处,我自幼孤苦,不在乎这些,但你爹毕竟和我不一样。”她顿了顿,问:“阿雪,真到该走不可的时候吗?”
逢雪点头。
芸娘并没有问她为何,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点点头,“那好,我尽快变卖家中资产,等你阿兄回来,我们便一起离开。”
逢雪松了口气,面上露出丝笑意,身子斜靠在桌上。
芸娘看着她,微微眯起眼睛,眼里闪过道锋利的锐芒。
逢雪马上坐直了。
“在青溟山过得不好?”
逢雪笑笑,“怎么会呢?”
“这种事,你写一封书信回来便可,何必自己亲自过来?别耽误修行。”
逢雪轻声解释:“如今世道艰难,妖鬼横行,若是放阿娘你们独自赶路,我放不下心。”
芸娘似是不以为意,说:“世道再艰难,有再多的妖鬼,官道之上总是有许多人行走的。”
逢雪不服气囔囔:“若是万一呢?”
芸娘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若是万一真有什么,也是我们的命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是修道之人,应舍弃尘缘,看得更加透彻。”
逢雪扁嘴,有些委屈又难过地说:“我看得不透彻!”
芸娘看着她,薄唇微抿,素来没什么情绪的眼里,闪过一缕极淡的笑意,“柜子里有药膏,白瓷盒装的,给手上擦擦。”
逢雪起身把瓷盒拿出来,准备自己擦擦,芸娘却改变了主意,“我来给你擦吧。”
“其实已经快要好了,也不是什么大伤。”
芸娘用指尖剜了点药膏,在她手背抹开,“是老鼠咬的?”
“黄皮子。”
“……青溟山有黄皮子?”
“倒也不是,在路上的时候被咬的。”逢雪摸了摸鼻子,轻描淡写地说:“住了个黑店,里面闹老鼠黄皮子,把我给咬一口。”
芸娘抬起眼皮,看了她一眼,“那就好,我还以为是遇见了妖怪呢。”
逢雪尴尬地笑笑,“娘亲,阿兄到哪里去了?怎么还没回来?”
“收到你的信之前,他便带着商队去北面进货。”芸娘合上瓷盒,把其搁置在旁边,“算是日程,差不多要回来了。”
逢雪站起身,“阿兄是从哪条道回来,我去接他!”
芸娘摇头,“不必担心,我们时常走那条道上,战火也没烧得这么快。难得回来一趟,该好好歇息……你先去跟你爹去看看你祖父吧。”
……
迟家的祖坟要从北城门出发,顺着蜿蜒小路往上,在一片颇为平缓的小山坡上。隆起的小丘覆着层薄雪,石碑前供着的贡品还很新鲜,白雪上残留鲜红的纸屑,是祭拜时鞭炮留下的痕迹。
倒也不是什么正式的祭拜。
迟争渡把逢雪带至老太爷的墓前,打了个招呼,“爹娘,你看,咱阿雪回来了!”
逢雪跪在蒲团上,朝着墓碑磕了三个头。
迟争渡笑眯眯地说:“阿雪有出息了,咱们家终于出了个神仙,光宗耀祖了,你们两在地底下也别笑出声来。”
“爹,”逢雪纠正道:“我只是在山上修行,不是当神仙。”
“差不多嘛差不多嘛。”迟争渡很快活地捋了把自己的胡子,“当了神仙,阿雪还记挂着咱们,走了那么远的路,回来看咱呢。都说孩子去修道,一去不返,阿雪就不一样了,这孩子有孝心!你老跟沈叔吵架时,也能吵过他了。”
“对了,”他看向逢雪,“沈家那小子在山上怎么样?”
“挺好的。他……”逢雪起身,拂去身上尘与雪,“他天资高,师长们都很喜欢他。”
迟争渡靠在墓碑上,从袖子里拿出个油纸包,里面包着一些弄碎的金黄炸麻花。他把自己的小零嘴递给逢雪,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那你们……怎么样?”
逢雪垂下眉眼,面上没什么表情,“没怎样。”
迟争渡笑着说:“我可一直等着他做我女婿呢,沈家小子小时候就长得好看,整个沧州,也只有他配得上我家阿雪。”
逢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