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摇曳,书房的阴影如同鬼魅般舞动。
鲁轩死死盯着那空无一人的角落,手心沁出冷汗。
他知道,这不是幻觉。
那阴冷的声音、那诡异的信笺,都预示着一场风暴的来临。
第二天,朝堂之上,原本支持鲁轩改革的官员们一个个沉默不语。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仿佛一根绷紧的弦,随时可能断裂。
谣言像瘟疫般蔓延,将鲁轩描绘成一个图谋不轨的野心家。
周尚书脸色凝重,几次想要开口,却都被沈太监尖锐的声音打断。
沈太监阴阳怪气地暗示鲁轩结党营私,意图颠覆朝纲。
鲁轩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却焦灼万分。
他知道,这是保守势力的反击,而且来势汹汹。
他必须尽快找到破局之法,否则,他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是夜,鲁轩独自一人在书房踱步。
他知道,保守势力不会轻易罢休,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地陷害他。
他必须比他们更快一步,找到他们的弱点,才能反败为胜。
突然,他想起前世的一些零碎记忆。
那些记忆如同碎片般散落在他的脑海中,平时很难捕捉,但在危机时刻,它们却会闪现出惊人的光芒。
他闭上眼睛,努力回忆着,终于,一个名字浮现在他的脑海中——“户部侍郎,陈大人”。
第二天,鲁轩不动声色地将一个信封交给了周尚书。
周尚书打开信封,脸色骤变。
朝堂之上,周尚书突然发难,矛头直指沈太监背后的保守势力,并隐晦地提到了户部侍郎陈大人贪污受贿的证据。
保守势力顿时乱作一团,沈太监的脸色也变得煞白。
鲁轩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
散朝之后,霍瑶走到鲁轩身边,低声问道:“你从哪里得到的那些证据?”
鲁轩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
他看着远处的宫墙,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沈太监…似乎有些不对劲…” 霍瑶突然说道,目光落在沈太监匆匆离去的背影上。
夜幕低垂,宫墙内的阴影仿佛吞噬一切。
沈太监脚步匆匆,手中紧紧攥着一封信,信笺的边缘被他汗湿的掌心洇湿,模糊一片。
他此行奉命行事,要将杨御史与鲁轩勾结的“罪证”呈递上去,以此打击鲁轩的羽翼。
然而,当他踏入御书房的那一刻,却发现气氛异常诡异。
皇帝不在,只有鲁轩和杨御史并肩而立,脸上挂着意味深长的笑容。
沈太监心头一紧,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他手中的信,仿佛突然变成了烫手的山芋。
未等沈太监开口,杨御史便抢先一步,从袖中掏出一叠文书,字字句句控诉沈太监贪赃枉法、栽赃陷害。
每一项罪名都证据确凿,令沈太监哑口无言。
他这才明白,自已早已落入了鲁轩设下的圈套。
而另一边,文人墨客聚集的雅集上,气氛却截然不同。
原本轻松愉悦的氛围,被突如其来的争吵打破。
有人大声指责苏学士被鲁轩迷惑,背弃了文人风骨。
苏学士脸色铁青,却无力反驳。
这些指控看似毫无根据,却精准地戳中了苏学士的软肋,让他进退两难。
人群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胡富商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这场风波,正是他一手策划。
他深知,苏学士在文坛的影响力举足轻重,只要能让苏学士倒戈,鲁轩的改革之路便会举步维艰。
鲁轩得到消息后,立刻赶往雅集。
他踏入会场的那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身上。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寂静无声。
鲁轩环视四周,目光最终落在了苏学士身上。
“苏学士,”鲁轩的声音在寂静的会场中显得格外清晰,“您可还记得,我们初次相遇时,您曾说过,真正的文人风骨,在于敢于直言,在于为民请命?”
苏学士沉默不语,目光闪烁不定。
鲁轩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卷纸,缓缓展开……
纸上并非诗词歌赋,而是一份名单,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胡富商多年来行贿受贿的证据,每一笔账目都清晰明了,触目惊心。
胡富商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怎么也没想到,鲁轩竟然掌握了如此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