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现代汉语1 > 第二十章 语用、方言与语篇的综合运用

第二十章 语用、方言与语篇的综合运用

现代汉语:语用、方言与语篇的相互关系

现代汉语作为汉民族的主要语言,其内部存在着丰富而复杂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不仅体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结构层面,还体现在语言的实际应用、方言差异以及语篇的构成等方面。语用、方言与语篇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共同构成了现代汉语的独特面貌。

一、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功能和作用的学科。它关注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以及说话者和听话者如何通过语言进行互动和交流。在现代汉语中,语用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境依赖性:

现代汉语中的许多词语和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含义。例如,“今天真热!”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解读。如果是在夏天,这句话可能是在抱怨天气;但如果是在一个温暖的房间里,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舒适感。

言外之意:

现代汉语中,人们常常通过言外之意来传达复杂的信息。例如,“你吃饭了吗?”这句话在表面上是询问对方是否用餐,但在很多情况下,它可能是一种礼貌性的寒暄,并不真正关心对方是否用餐。

合作原则:

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和听话者通常会遵守合作原则,即双方都应该努力使对话顺利进行。这包括关联准则(所说的话必须与话题相关)、真实准则(所说的话必须真实可靠)、适量准则(所说的话必须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等。

礼貌原则:

现代汉语中,人们还常常遵守礼貌原则,即说话者应该尽量说一些对对方有利而对自已不利的话,以及赞美对方和贬低自已的话。这有助于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现代汉语方言的多样性

现代汉语方言是指汉民族在不同地域所使用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变体。根据现代通俗的分法,现代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赣方言。这些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官话方言:

官话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它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官话方言内部一致性较强,但仍然存在一些差异。

吴方言:

吴方言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等地。吴方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特点。

湘方言:

湘方言又称湘语或湖南话,通行于湖南省大部和广西北部。湘方言内部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是除普通话外唯一被外国(苏里南共和国)列为法定语言的汉语方言。它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以及台湾和香港的部分地区。客家方言保留了较多中古汉语的特点。

闽方言:

闽方言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沿海平原、台湾和海南等地。闽方言内部差异较大,存在多个次方言区。

粤方言:

粤方言又称广东话、广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它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以及港澳地区和海外华人社区中。粤方言保留了许多中古汉语的语言特点。

赣方言:

赣方言又名江西话,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境内以及周边一些地区。赣方言内部各方言之间的互通程度较高。

这些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例如,在语音方面,各方言区的声调、声母和韵母数量都不同;在词汇方面,各方言区都有自已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在语法方面,各方言区的语序、虚词使用等也存在差异。

三、现代汉语语篇的构成与特点

语篇是指由一系列句子或段落组成的、具有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在现代汉语中,语篇的构成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连贯性:

现代汉语语篇通常具有连贯性,即句子或段落之间在逻辑和语义上相互关联、相互衔接。这种连贯性有助于读者或听者理解语篇的整体意义。

主题性:

现代汉语语篇通常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展开,各个句子或段落都是为了阐述或支持这个主题。这种主题性有助于读者或听者抓住语篇的要点和核心。

信息性:

现代汉语语篇通常包含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事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