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现代汉语1 > 第七章 音节与语流音变

第七章 音节与语流音变

音节的构成与划分

音节是语言中最小的发音单位,它承载着语言的音义结合,是语音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现代汉语中的音节构成与划分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本文将深入探讨现代汉语音节的构成成分、结构类型、划分方法及其相关知识点。

一、音节的构成成分

现代汉语中的音节一般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构成。

1. 声母

声母是指音节开头的辅音。普通话中共有22个声母(包括21个辅音声母和一个零声母)。辅音声母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唇音:b(玻)、p(坡)、m(摸)、f(佛)

齿龈音(舌尖音):d(得)、t(特)、n(呢)、l(勒)

舌根音(软腭音):g(哥)、k(颗)、h(喝)

舌面音(硬腭音,龈-腭音):j(机)、q(七)、x(西)

平舌音:z(资)、c(次)、s(思)

翘舌音(齿龈后音,舌尖后音):zh(知)、ch(吃)、sh(师)、r(日)

零声母是指在音节开头没有辅音声母的情况,如“啊”(a)、“我”(wǒ)等。

2. 韵母

韵母是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普通话中共有38个韵母,按组成成分的数量和性质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音韵母三类。韵母还可以再分为韵头(介音)、韵腹、韵尾三个部分:

韵头:只有i、u、ü,如“佳”(jiā)、“乖”(guāi)、“学”(xué)中的i、u、ü。

韵腹:韵母的主干,发音时口腔开度最大,声音最响亮,如“啊”(a)、“鹅”(e)等。

韵尾:只限于韵腹后边的n、ng、i、u,如“安”(an)、“英”(ing)中的n、ng。

有些音节可以没有韵头、韵尾,甚至声母,但每一个音节必须有韵腹和声调。

3. 声调

声调是指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固定格式,它是汉语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话有四种声调,称为“四声”,分别叫作“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声调的变化能够区别词义,如“妈”(mā,阴平)、“麻”(má,阳平)、“马”(mǎ,上声)、“骂”(mà,去声)。

二、音节的结构类型

根据音节构成成分的情况,音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单音节

单音节由一个韵母组成,如“啊”(a)、“哦”(o)、“鹅”(e)等。这些音节没有声母,但必须有韵腹和声调。

2. 双音节

双音节由一个韵母和一个声母组成,如“上”(shàng)、“山”(shān)等。这些音节有明确的声母和韵母结构,且必须有声调。

3. 三拼音节

三拼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介母(韵母)和一个韵母组成,如“选”(xuǎn)、“全”(quán)等。在三拼音节中,介母位于声母和韵母之间,起到过渡作用。

4. 整体认读音节

整体认读音节是指添加一个韵母后读音仍和声母一样(或者添加一个声母后读音仍和韵母一样)的音节,如“元”(yuán)、“直”(zhí)等。这些音节不需要拼读,可以直接认读。

5. 自成音节

自成音节是指没有声母,韵母独立作为音节给汉字注音的情况。以元音ɑ、o、e开头的韵母,可以独立自成音节,如“阿”(a)、“爱”(ai)、“奥”(ao)等。以元音i、u、ü开头的韵母,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自成音节,如“衣”(yi)、“乌”(wu)、“鱼”(yu)等。

三、音节的划分方法

音节的划分是语音分析的基础,它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发音汉语音节。音节的划分方法主要依据元音和辅音的组合规律。

1. 元音音素的作用

元音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核心。在现代汉语中,一个元音音素可以单独构成一个音节,如“啊”(a)。两个元音音素也可以构成一个音节,如“爱”(ai)、“奥”(ao)等。当元音音素与辅音音素结合时,它们共同构成一个音节。

2. 辅音音素的位置

辅音音素在音节中的位置相对固定。它们要么位于音节的开头充当声母,要么位于音节的末尾充当韵尾。在现代汉语中,一个音节内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相连,即没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