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望断苍穹 > 第三章(2)生死与共见真情

第三章(2)生死与共见真情

二、锦囊妙计

正当欧阳尚康在出入仕途与安于现状、联姻皇族与拒绝成亲中犹豫不决、踌躇不前之时,拓跋真正经历着穷困潦倒与颠沛流离。为了和拓跋本部大部队汇合,更是为了寻找支持持续发展的牧场和森林,拓跋枫力带领拓跋游族三万多人从东北的松州出发,日夜兼程,走过深谷沟壑,越过九难八阻,向着四千多里以外的云中一带进发。几乎每天都有人永远倒在崎岖坎坷的路途之上。大部队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断从沿途获取补给,每个邑落的青壮年被编成几个小组,分别负责安营、打猎、放牧、防卫、做饭、运送、救助等任务,每两个邑落进行结对扶持,总体上还是保持了有条不紊的局面。

又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拓跋真的妈妈达奚山原先在松州还有些丰硕的身躯已是瘦骨嶙峋了,在拓跋真的搀扶下,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挪动。虽然秋雨不似夏雨那样暴烈,但大风夹着中雨扑面而来,同样令人苦不堪言。达奚山一下子又摔倒在地,浑身是泥,她痛苦地说道:“真儿,你自己跟着大部队走吧,你阿娘估计顶不过这场风雨了。”拓跋真也一屁股坐在地上,紧紧搂着阿娘:“欧妈,还有二百多里就到达目的地了,都过了大青山了,您看,文化他阿娘都七十多岁了,都还在坚持。”邑落小帅拓跋文化也赶过来帮助真姑娘把阿娘扶到一棵大树下歇息。待雨势稍小,小帅又从别处找到一块面饼让拓跋真喂给妈妈。拓跋真靠在树上默默地流下了辛酸而又悔恨的泪水,她有些后悔自己当初选择这样一个民族和家庭来体验地球生活,后悔没有投胎到中原地区当一名汉人。倘若这样,说不定还能与自己喜欢的男人欧阳尚康享受洞房花烛的快乐呢?自己现在过的这种日子,连一只动物都不如。只是她现在也没有反悔的勇气,提前终止这种体验生活要被折寿五百岁,那可是五百年啊,能见证和处理多少重大事件啊?要是折寿五十年、一百年什么的,她真想放弃了。支撑拓跋真搏命坚持的根本原因是她的阿娘达奚山,孤苦伶仃的阿娘已经死了丈夫和两个天资卓越的儿子,她现在是阿娘唯一的寄托,无论多么困顿凄苦她也不能“临阵脱逃”了!她在心里开始埋怨甚至责骂欧阳尚康了,我们家都救你两次命了,你还是低眼看我、畏首畏尾,真是知恩不报、反而无情的东西;汉人怎么就不能娶胡族女人了?哪条清规戒律规定来着?说到底,还是你欧阳尚康自己投鼠忌器而已。男人既是情绪动物,更是功利动物,只要自己乐在其中,从来不考虑女人的快乐周期;只要自己能够获取功名,根本不在乎女人的默默付出。

欧阳尚康其实也是身不由己,他何尝不想与拓跋真长相厮守啊?他也是顾不上一个肉体和灵魂都为他献身的女人,现在如何挺过如此狼狈不堪的日子。他当前要琢磨的是如何化解自己的困境,他起初对《青囊书》也没有太多奢望,在河边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也没有找到什么金玉良言,都是一些不明就里的药方。他心想,这都是医学方面的内容,对自己的人生际遇能有什么耳目一新的帮助呢?

几日之后,当欧阳尚康在家里第二次打开青色的布袋查看《青囊书》的时候,除了密密麻麻写了很多药方的几片竹简,还有了一个新的发现,竹简带出了一小张粗糙的麻纸,他赶紧细心辩认,上面居然写了一行字:曲则全,枉则直;欲成事,须缓行。这是告诫自己要学会委曲求全。可是,这种大而化之的原则要求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麻纸从他的手上飘落地面,背面朝上,他低头隐约看见上面也写满了隽秀的字迹,他赶紧俯身捡拾起来,但见三行字映入眼帘:拜堂延及翌年,献屠苏酒药方于司马昭,四逆汤泡湛卢剑并携之。欧阳尚康这回有些面如土色了,先生说是受人所托,此人到底是何方神圣,料事如神,他如何知道我进退维谷的困境呢?居然如此量体裁衣提岀解决之道。第一条还好说,第二第三条怎么实现呢?他坐在椅子上冥想,一阵清风从窗外飘然而至,直入鼻息,他猛然醒悟,答案一定在《青囊书》的竹简上,经过认真查找,终于找到了关于酒的记录和配方,那一定说的是屠苏酒了,又从背面找到了四逆汤的配方。湛卢剑救没有那么容易了,此方神剑母亲在左慈手里,可是左慈的行踪飘忽不定,该去哪儿找他呢?找到他之后,他又可否将宝剑授之于我呢?再者说来,我要那湛卢剑有什么用处呢?自己一直都心存善念,更不想杀人。

于是,他赶紧到洛阳城找到单涛和高籍,共同研究下一步对策。欧阳尚康记取师父“圣人之道,在隐与匿”的提醒,他隐瞒了《青囊书》的情形,只商量能否延至来年再答应婚事。三人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