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刚穿越就被政哥噶了 > 第41章 墨辨一派

第41章 墨辨一派

“什么?竖子安敢!”

庭院深深,古朴厚重的书房内。

一位垂暮之年的老人,听到下首侍从的汇报,直接大喝出声,“他这是要掘我贵族之根!士大夫的荣耀将一去不复返!可恶,可恶!”

另有一道老者的声音传出:“赵政他想做什么!而立之年的小儿,就敢动我文脉根基,可恨!”

“我们应该怎么做,老祖,这次不止是笔墨纸砚,书籍一旦放开,天下万民都可读书,那我们的书,可就不贵不尊了!”

房内众人,皆面露焦急,恨不能立刻打上朝议殿,质问嬴政。

房屋正中央,端坐的鸡皮鹤发的老者,挥手打断了几人的争论,沉声下令。

“通知其他几家,联纵在一起,据不献书,我就看那赵氏小儿能网罗多少浅薄书籍,不过是徒惹笑话罢了。”

“是。”侍从领命退下,急忙安排邮人到各郡传信。

屋内众人的脸色这才稍稍缓和,开始细声讨论起接下来的行动。

屋檐下,鸟雀叽叽喳喳的叫着,忽得张开翅膀,向远处飞去。

宣政台上,县令已经稳住激动的心情,继续宣读。

月报第二部分,书写着近日大秦各处的消息,边境打退敌人奇袭;巴蜀郡新发现一种吃食;三川郡旱情缓解等喜报。

听到这里的众人无不感觉大秦正在蒸蒸日上,越发繁盛。

第三部分就比较有意思了,通篇都是白话文,以一个老农的视角讲述了他如何按照朝廷教给的养猪之法养猪,自己又是怎么发现的猪崽喜欢的草料等事,听得台下众人哈哈大笑,又在暗中记下老农说的草料、清扫等注意事项。

“博文论台”里的文章较为高深,只有极个别夫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法家、儒家在上各自陈述自家精髓,又有黄老之学融合贯通,让底下的文人大有醍醐灌顶之感。

宣读完这几章文章,台下群众只以为要结束了,正准备回家,就看到台上的县令大人,翻过月报,轻咳一声,面色格外严肃的继续宣讲。

“咳咳,接下来,是放松时间,以下所写皆为杜撰,大家勿要当真。”

县令展开月报,耳际发红,面色局促的开始。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村口草屋内,新婚的大壮正拉扯着新妇的衣裳,“草儿,夜深了,我们快些安寝吧。”

新妇只做不依。双方拉扯间,门外狗叫声突起,草屋的大门被踢开,一队蓝眼黄发的白皮壮汉涌入屋内……

县令脸上的红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紧张的神情,台下人群也陆续噤声,认真的听着宣政台上的朗诵声。

“大壮到底有没有被人救活?小草又被带至何方?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台下听得正起劲的人群,听到这里登时急了,纷纷高喊:

“什么意思没了?”

“县令大人,后面还说了什么?快快讲来。”

“真的有蓝颜黄发白皮的大汉吗,县令?”

县令急忙安抚民众,“大家不要着急,月报上说了,此文在月报连载,下月新报出来就有后续了。”

“还要等他一旬,辣个能等得急哦,老汉今晚都要睡不着喽。”

“能不能让那月报早些发布啊,咱们等得心焦啊!”

县令看着议论的众人,不再回应,木着脸继续宣读最后一块。

“大秦工坊广招工匠,凡有手艺者皆可报名,管食宿,月钱八贯,欲报名者从速,至各地官署处报名。”

“大秦工坊,物美价廉,大秦人自己的工坊。”

“大秦工坊开业大酬宾,开业七天所有物品半价,欲购从速,卖完为止。”

那县令快速读完此篇,以袖掩面,疾步走下宣政台,独留下县尉等人面对台下群众的热情问询。

“什么手艺都行吗?我会木工。”

“开业七天半价,什么时候开业,咱们这里也会有分店吗?”

县尉看着围聚而来的人群,将手伸向远走的县令,你快回来,回来,我们承受不来!

即墨郡城中宽广的院落内,一个小童着急的走过院中曲水桑桑的水车旁,向着院内书房快步走去。

“巨子,咸阳来信。”

鹤发童颜的老者接过小童手中的玉质简牍,细细检查上面的纹路,“蔡言小子,这是要我们上咸阳。”

几位姿容秀丽,语气谦和的学生打扮的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