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嗵!嗵!嗵!”
茂密的雨林中,沈三秀正领着一小队人砍伐合抱粗的大树。*x~z?h+a-i!s+h,u!.~c¨o_m-
从大明远赴万里,来到这个从没听过的海岛,大部分人都是不情愿的。
但大明的人口迁徙可不讲情面,当初洪武朝时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动辄迁移上百万人口。
不过既然到了这里,再无回头路可走,沈三秀家和其余百姓一样,选择了任命。
朝廷很快就推行了生产队制度,每百户人组成一个生产队,有的盖屋,有的采矿,但大多数生产队都是伐木。
这个活儿辛苦不说,丛林里很多毒蛇猛兽,沈三秀他们大队已经陆续有十几个人受伤,甚至有三人不治身死。
这还不算,最危险的要属卷毛,就是当地的野人。
大王的护卫队整天在抓这些人,但卷毛性情彪悍,也不是束手就擒的。这些人把自个儿身子涂得跟花瓜似的,在密林中很难被发现。
而且他们善使一种吹箭,箭头涂抹了剧毒,冷不丁吹来一支,那就是见血封喉,直接没得救了。
因此生产队干活的时候必须有人负责巡逻警戒。
沈三秀家是城里的,读过几年私塾,又私下里学过塞学,差不多小学二年级的水平。有文化,又有膀子力气,很快就在他们大队出头了。$/?第-??一?看·书[÷网,+¢ \`a更¢%,新?最?:快-%
被官府任命为小队长,管理40几个人。
大宁国的生产队远不如台湾垦殖的那么精细,就是按户头分,男女老幼都在一个队里。好处是家庭单位没有被打散,但干活效率就差了许多。
不过没人在意这个,生产队的灵魂是大食堂,吃饭管够这一点还是没的说的。
这年头的农户,一年到头辛苦种田,不就为了口吃的吗?
城里人的生活水平要好一些,起码手里能有几个活钱。但官府的徭役摊牌下来,你不也得免费给人干活?
在生产队里干,管吃管住,还有工分,这一点,就令很多人的情绪快速稳定了下来。
大部分人还没搞清楚工分是个啥,也不在意。但沈三秀他们这些队长是直接受官府领导的,时不时还要被叫去开会。
上头的政策渐渐明朗了。
听说杨大人提的政策,步子迈的相当之大。
已经派人在大明和塞国的一些小报上登了启事,公开招募人来大宁国垦荒,建设种植园。
政策好到什么程度?每户可以免费得千亩土地,当然你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开荒并且经营。
你也可以开垦更多,但就需要向朝廷花钱购买,但是也很便宜。+5,4`看¢书/ \首*发*
这里其实有个隐形门槛,能搞千亩规模的种植园,起码投资要几千两银子。无论在大明还是塞国,能掏出这么大一笔钱的,那肯定是富户了。
所以杨壁的政策也算是招商引资了。
如果是搞甘蔗园和棕榈园,或者种粮食作物的,官府给三年免税的政策。搞橡胶园的话,可以免税五年。
毕竟橡胶从育种到收获,至少需要五六年时间,那个投入相当大,一般人根本搞不起。
而他们这些追随宁王迁来的民户,将来官府是会根据工分授田的。他们算是宁王的基本盘,大王自然不会亏待他们,税收优免政策一样可以享受的。
沈三秀还听说,在生产队干活也不会太久,大约是两到三年,只是具体多久,朝廷还没定论。
生产队的大小头头们,如果表现的好,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吏员,那可就是吃上皇粮了。
宁王在长离岛建国的事情也就传回大明了,他的招商政策就很卷,这和美国的西进运动有些相似,对于爱土地胜于生命的国人来说,还是有莫大吸引力的。
但最先被宁王卷起来的不是老百姓,而是大明的藩王们。
凡事就怕有人带头,对于此次海外封藩,起初各路藩王都是看热闹的心态。
但这一年就很邪性,好几个藩王出了事。
秦王朱尚炳因为被朝廷斥责,他心理素质差,就生病,然后就挂了。
晋王朱济熺背后不满朱棣,被自家兄弟打小报告,朱棣下令革去他的王位,废为庶人,改立打小报告的朱济熿为晋王。
谷王朱惠阴谋叛乱,被人揭发。朱棣一怒之下把他全家都贬为平民,把谷王封地都撤销了。
这种情况之下,有些人就又动了出海的心思。去外海,天大地大我最大,做个逍遥国王岂不爽哉?
还是大伙儿的信息渠道不畅,他们听说宁王的动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