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中的胡同,恰似一本本缓缓翻开的旧书,每一页都承载着满满的故事。阳光悄然地穿过斑驳的树叶,洒落在石板路上,泛起一层如梦幻般的朦胧光晕。
在一条小巷胡同的深处,居住着一户人家。家中有父子二人,父亲名为李伯庸,是一位憨厚老实的手艺人。凭借着祖传的木匠技艺,他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儿子李逸尘,十八岁眉清目秀,聪慧过人。自幼在这胡同中长大的他,心底却怀揣着对外面世界的无限憧憬。
李逸尘自幼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家中那几本陈旧的古籍,被他反复翻阅,不知已读过多少遍。尽管家境贫寒,但他从未停止对知识的执着追求。每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小院,李逸尘便会端坐在小板凳上,手捧书籍,认真诵读。那清脆的读书声,仿佛在向命运发出挑战,宣告着自已绝不甘心一辈子被困在这贫困的胡同之中。
然而,生活的艰难时常让李逸尘深感无奈。父亲的木匠生意日益萧条,家里常常入不敷出。望着父亲日渐苍老的面容和疲惫的身影,李逸尘心中满是愧疚。于是,李逸尘利用寒暑假去打零工。他送过外卖、在街头摆过小吃摊,甚至在工厂卸过货。尽管这些工作异常辛苦劳累,但李逸尘从未有过一句怨言。他深知,唯有通过自已的努力,才能让这个家过上更好的生活。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逸尘在困苦中逐渐成长。他的勤奋与努力被周围的人看在眼里,大家对这个年轻人赞不绝口。然而,李逸尘心中的梦想从未熄灭。他渴望有一天能够通过读书改变自已的命运,让父亲过上安稳的日子。
有一日,李逸尘通过互联网得知自已心仪的大学正在扩招学生。这个消息让他兴奋不已,他深知,这是自已实现梦想的绝佳机会。高考那天,李逸尘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凝视着那庄严的大门和来来往往的学子,他心中充满了紧张与期待。考试开始后,李逸尘拿起笔,全神贯注地答题。他的笔下,流淌着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高考成绩公布后,李逸尘成功被学校录取。这个消息让他和父亲欣喜若狂。父亲望着儿子,眼中满是骄傲与欣慰。他知道,儿子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进入大学后,李逸尘更加发奋地学习。他深知自已的机会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在大学里,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同探讨学问,相互鼓励。在学业不断进步的同时,李逸尘也开始思索人生的意义。他明白,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更是为了提升自已的品德和修养。他想起了那些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的人,虽然他们一时风光无限,但最终却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他决心要做一个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人。
有一天,他在食堂吃晚饭时,听到隔壁桌的两位同学在讨论学校北门的保安大爷。原来北门的保安大爷年轻时是省城双一流大学的教授,他曾经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学子,但因为一时的贪念,走上了错误的道路。从食堂出来后,李逸尘专门去了学校北门,假装无意地看了看北门保安大爷。只见老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智慧。北门保安大爷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李逸尘。他意识到,一个人的人品远比才华更加重要。如果一个人只有才华而没有品德,那么他终究会被人唾弃。
从那以后,李逸尘更加注重自已的品德修养。他对待同学真诚友善,乐于助人。他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自已的一份微薄之力。然而,学校中并非全是一心向学之人。有一些富二代,依仗着自已家境优越,整日无所事事,不思进取。他们瞧不起像李逸尘这样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常常对他们冷嘲热讽。李逸尘虽心中气愤,但面对现实,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通过自已最擅长的学习,让自已越来越优秀。有一次,学校举办了一场学术比赛。李逸尘精心准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撰写了一篇论文。他的论文立意深刻,文采斐然,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评价。然而,在评选结果公布时,李逸尘却发现自已竟然没有获奖。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地产大亨的儿子,他的文章平淡无奇,却因家中的权势而获得了第一名。
这个结果让李逸尘感到无比愤怒和失望。他觉得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自已的努力竟然比不上别人的权势。他开始怀疑自已的坚持是否还有意义。有一次,他在网上看到了关于梦想成真公司的视频号,关注并认真浏览了主页内容。他最终决定来到梦想成真公司,借助梦想成真公司打开自已的心结。接待他的是于锦颜,于锦颜温柔地对处于困惑与迷茫中的李逸尘说起孟子的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