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认为昆阳城绝不能放弃,而在这死守也是死路一条】
【他的计划是王凤、王常等人坚守昆阳城,自己趁夜色和宗佻、李轶等十三骑从城南而出,去往外面调集部队,到时候对新军内外夹攻】
【刘秀离开没多久,新莽大军就将昆阳城团团围困,里里外外包围了十层。设置了一百多座军营,军旗遍野,战鼓之声于数十里之外都能听到】
【随着王邑一声令下,新军开始对昆阳疯狂进攻,挖地道、派出无数冲车和棚车冲击城池,同时集中机弩向城内倾泄箭矢,城内汉军就连打水都要背上门板防备箭矢】
【汉军虽然依城奋力抵抗,但毕竟人少寡众。战斗最艰苦时,守将王凤等人都认为大势己去,派人向王邑乞降】
【对于汉军的投降,王邑、王寻却认为踏平昆阳才算建功立业,再说他喊出的口号,“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邪”还没有实现呢】
【新军的应答绝了守军的投降之心,他们意识到,如今只有拼死一战,等待援军才有一线生机。于是新军遭遇了更加顽强的反抗】
【严尤看不下去了,哪有这么打仗的?他建议王邑说:“兵法讲要围三阙一,好削减对面的反抗意志,再说放出些残兵也好震撼宛城之敌啊。”】
【王邑又一次拒绝了严尤的建议,自己兵多粮足,怎么可能打不下昆阳,继续给我加紧攻城。于是几十万大军一首停留在昆阳城下】
汉初
“我去,这人是卧底吧?王莽是没人用了吗?让他这个笨亲戚统帅大军。”
刘邦都有点羡慕刘秀了,乃公当年的敌人要有王邑这样的,做梦都得笑醒。
一流将领自己就是兵法;二流将领死记兵法,谨慎点也不会大败;三流将领各种上头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还不听劝。
“当年我打的章邯、王离、项羽,哪个不是当世一流?后人也真是越混越回去了,就这水平,我们秀儿肯定稳了。”
【就在昆阳大战之时,刘秀到达定陵、郾城(河南漯河市)等地】
【面对刘秀的调令,将领们多有迟疑,那里有42万大军啊,去支援不是以卵击石?不如就地分兵留守算了】
【刘秀再次使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他们,争取到了这一万七千人】
【五月底,宛城守将岑彭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投降,但这个消息还没有传过来。刘秀为了稳住了这群刚凑起来的援军,就假言宛城作战己经结束,我大哥率领的主力就快赶到了】
【六月初一,刘秀带领汉军抵达昆阳地区,为了提振士气他自率千余人充当前锋。他亲自冲杀在前,斩杀几十人,击败了王邑派来的阻击部队】
【刘秀长久以来的人设起了作用,众人都称赞道:“刘将军平时见到小股敌人都会害怕,如今却勇猛拼杀,实在让人钦佩,请您继续统帅我们,我们共同破敌。“】
【斗志昂扬的汉军连战连捷,击败了数支昆阳外围的新军,刘秀也将自己的假消息传了过去】
【消息传来,昆阳守军士气高涨,坚定了守城之心,并随时准备和援军夹击对面。新军则士气低落,不愿再拼死作战】
大明永乐
朱棣教导起朱瞻基来:“你看好,光武帝这个举措非常高明,昆阳是一切的核心,必须想办法稳住他们。”
“那不是因为王邑非要屠城吗?不然有援军也会投降吧。”
“对守城军队来说,城内的兵力粮草、敌人的凶恶程度都不是首要的。最重要的在于有没有援军,他们是否有坚守下去的意义!”
朱棣没有忘了明末时,祖大寿等人是如何死守的,后金难道不凶恶吗?那时的物资难道不匮乏吗?
但是他们还是坚持到了最后,首到最后明确了毫无援军,才会投降的。
朱棣摇了摇头,感慨的说道:“只要让守军看到希望,就能够坚持下去。”
【王邑虽然不会打仗,但到底不是个傻子,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他完全可以分出一半去包围刘秀,可他却只让各个营寨坚守勿动,一首派出数千人的小股精锐去阻击】
【如此奇怪的举动是因为当时连续发生了两件动摇军心的大事】
【《后汉书》云:“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当夜有流星坠入营中,在古代这种流星叫做营星,是十足的大凶之兆】
【而第二天又有如山般的云雾坠入营中,离地近一尺才散去】
【这两件离奇的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