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天幕:开局盘点历朝太宗 > 第134章 汗位之争

第134章 汗位之争

【元太祖二十一年,成吉思汗指责西夏国主违约,再次亲征西夏】

【这也是蒙古第五次攻打西夏,年底时围攻西夏都城,西夏国主李睍苦守半年后,粮食耗尽,又遭遇地震,最终在六月决定遣使求降,同时奉上祖传金佛和金银财宝,不过他要求宽限1个月再献城】

【在这期间,成吉思汗又率军攻打金国,经积石州(青海循化),攻入临洮路。七月,攻下京兆(西安)】

【同样是七月,年迈多病的成吉思汗终于支撑不住,在六盘山的营帐里离开了人世】

南宋赵构

躲在海上的赵构再次被吓破了胆,这群人怎么一个比一个猛?金朝能打两个大宋,这蒙古四舍五入之下,能打五六个我大宋。

“我看我还是在海岛上建个宫殿吧,你们的骑兵再怎么厉害,总不能跑到海上来抓我吧?”

旁边的大臣摇了摇头,看着赵构这样子,他不会又准备跑路了吧?

【作为马背上的皇帝,成吉思汗留下了蒙古今后的进攻方向,对于西夏继续围攻,拿下后杀死其国主,避免反复】

【而那个过去欺压他们的金朝,一定要继续进攻灭亡他,盟友也是现成的,南边的宋朝与金之间是世仇,可以和宋合作,总之就是“联宋灭金“】

【此外成吉思汗再次把诸子召到身边,要他们精诚团结,服从窝阔台的领导,如此算是正式确立了窝阔台为继任者】

【不过他有一项安排,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就是继续按照各个儿子的才能,让他们各领人发展】

【狩猎的术赤和掌管律法礼仪的察合台倒没什么,问题的关键在于幼子拖雷,他掌管大半国家军队,又是幼子守灶的代表,无疑成了窝阔台最大的竞争者】

宋开宝八年

赵光美正想说些什么,但他想到南宋是皇兄的后人,事关两位兄长,还是不说了吧。

就在他迟疑时,赵光义觉得这件事自已扳回一局,于是大笑三声。

“你看看你的后人,宛如蠢猪笨牛哇,我都不用想,他们肯定是趁火打劫和蒙古夹攻金朝了,不然怎么会让蒙元一统天下?

竟然连唇亡齿寒的道理都不懂,真是一群废物!”

赵匡胤根本不在意他,这么跳,回头打一顿就好了,他关注的是为什么南宋会选择和蒙古合作攻打金朝呢。

其中的关键是世仇,莫非北宋灭亡时,金朝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吗?导致双方的仇恨无法化解。

又或者是南宋延续了文弱的风气,让金朝不屑于联合。

大唐武德八年

“如此一代天骄,竟然也会犯这种错误。”

关于这一点,李渊拥有发言权,既然选择了继承人,就应该让他继承一切,怎么还分散力量呢?

别急着喷我,我李渊早就想立李世民为太子了,所以才让他负责对外征战,把最关键的军队交给他,还特地给他封天策上将,让他开府熟悉政事,都在我的计划中啊。

而现在又有了天幕背书,老大也不再竞争,我大唐绝不会再出现争夺皇位之事。

【成吉思汗驾崩后,大军停止了征战,等到西夏投降后,撤回草原主持葬礼,而这时的长子术赤病逝于西域】

【按照道理,窝阔台应该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命继承汗位,但是蒙古还有一个库里勒台制(部落议事会制度),窝阔台还得等库里勒台的最后决定】

【在这期间自然是按“幼子守灶”的传统,由托雷监国】

汉初

果不其然,太宗的经典故事要发生了,刘邦来了兴趣,这两方会不会斗个你死我活呢?

“你们说是不是很有趣?前面几个太宗都没有父亲的遗命,靠各种手段才夺取了皇位。

而元太宗是成吉思汗亲口确认的后继者,还不止一次强调,结果还是没能够立即继位,要继续竞争。”

“确实啊。”张良等一众大臣点了点头,这太宗庙号是有点东西在身上的,不管他们上位是合理还是不合理,总要搞出点事来。

吕雉趁机教导起刘盈。

“看到没有?人家有没有争,他的兄弟怎么样?就算有皇帝的亲口确认,你这个皇位也不一定坐得稳!”

【两年后的秋天,蒙古的各个贵族诸侯王全都赶了过来,召开库里勒台】

【在这期间,有不少人想要继续执行蒙古的传统,让拖雷继位。但察合台和铁木真的弟弟铁木哥斡赤斤,两个人坚决要求执行成吉思汗的遗命,让窝阔台即位】

【这边就要说一下,成吉思汗四个儿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