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天幕:开局盘点历朝太宗 > 第110章 明衰清盛

第110章 明衰清盛

【抚顺兵败城陷的消息传到大明,“举朝震骇”,多年不理朝政的明神宗万朱翊钧惊到:“辽左覆军陨将,建州势焰益张,边事十分危急。”】

大明洪武十一年

“这计谋倒是不错,努尔哈赤父子两个今后一定会成为大明的强敌。”

虽然他们是大明的敌人,但这种势力刚刚起步的样子,让朱元璋想起了过去的自已。

当年自已也是拿着刀和手下的一帮兄弟反抗大元这个庞然大物,那时候谁能想到会取得今日的成就呢?

感叹两句之后,朱元璋把目光盯到了这群废物明军身上,后金这一群刚起家的蛮子,应该是没火器没盔甲的,明军竟然会被他们击败。

由此可见,卫所到明后期已经崩坏的不像样了,我的这个政策并不能管用万世,必须得想个其他的法子。

朱元璋一边思考,一边紧看着天幕接下来的故事,终于,他知道了自已想要知道的事。

“朱翊钧,是老四的八世孙啊,嗯?什么叫不理朝政?明神宗?”

这个神宗可是少见,大明之前只有宋朝有一个宋神宗,而这宋神宗做的事也就那样吧,算不得一个明君。

单从神宗庙号看,听上去还挺厉害的,但要是参考谥号的话,这个东西可就有说道了,“民无能名曰神,壹民无为曰神”,是一个明褒暗贬的字。

朱元璋再参考起那句多年不理朝政,实锤了,大明就亡于这个万历,后金应该就是在他这里做大的,这小子还在位40多年,嘿,还挺能活。

【后金能有如此强的战力,也要归功于努尔哈赤创立了“八旗制”】

【此规定为300人为一牛录,5牛录为一甲喇,5甲喇为一固山,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拥有很强的战力】

【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将四纯色旗增至八旗,当时清太宗皇太极为正白旗主】

【而正黄旗主和镶黄旗主为努尔哈赤、正红旗主和镶红旗主为努尔哈赤次子代善、镶白旗主努尔哈赤长孙杜度、正蓝旗主五子莽古尔泰、镶蓝旗主为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次子阿敏】

【值得一提的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之前因为与兄弟不和,得罪大臣,先是被囚禁,最后在万历四十三年被处死】

【女真也没有以嫡长继位的传统,而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诸子皆以能力优者执旗,一切全看能力,这也是八旗强大的根本】

元朝初年

忽必烈仔细对比了一下,发现这八旗制算是有优有劣。

那些牛录固山什么的,应该是参考了千户万户这一类的官职,只是叫法不同罢了。

千户,你就领一千人打仗,万户你就领一万人打仗,这种简单的军制,避免了官职的繁琐以及官员们互相推诿,自从金朝创立之后,就体现了出它简单而强大的作用。

我大元是用的这个,而后面的明朝似乎也一样,后金这方面倒是不足为奇。

而这皇子领八旗的做法,倒是有些意思,鼓励底下人竞争,让能力强的人做事。这必然会造成很大的内斗,但只要有一个能压得住的头领,就能够爆发很强的竞争力。

想到这儿,忽必烈摇了摇头,这种做法只能适用于小势力,如果势力大了或成了中原大国,其中的内斗会剧烈到影响国家行政,我大元不可取。

宋开宝九年

赵匡胤也想到了竞争这个关键词,中原以嫡长立国,避免了皇子争斗和各势力之间的内耗,但这样也确实会造成能力不足的问题。

我大宋为什么会被一直压着打,可能一方面是我这个好弟弟带来的文弱风气,另一方面或许也有安稳的环境下,难以出现一位雄主的原因

随后他又想起了大唐,大唐如此多的政变,说起来让人好笑,但仔细想想,这些政变上位的皇帝似乎能力都很强啊。

想到这儿,赵匡胤将目光转向了赵德芳,赵德昭他们,“要不要让他们也竞争一下呢?这两个人能力不强,还不思进取,我后一位皇帝至少得超过宋太宗吧。“

赵德芳,赵德昭两人看到父亲那莫名的眼神,心里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害怕。

【总之,大明决定复仇,天命四年,万历四十七年,明联合女真叶赫部及朝鲜王朝共同进攻后金,史称“萨尔浒大战“】

【大明起四路大军共同攻击后金,号称47万,人数众多,声势浩大,可惜他的失败早就已经注定了】

【大明如今已经是病入膏肓,卫所制已经接近崩溃,军官将士兵当作农奴,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