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天幕:开局盘点历朝太宗 > 第68章 平安南

第68章 平安南

【永乐四年七月十六日,明军正式出师,朱棣亲往龙江饯行,80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了(号称)】

【这一次的阵容也很是豪华,总兵官朱能加封“征夷将军”,由他带队,另外还有左副将军沐晟、右副将军张辅、左参将李彬、右参将陈旭等】

【同年十月,突然传来了噩耗,朱能在行至龙州时病逝于军中,时年三十七岁,朱棣于是下令让张辅代替他的职位】

大明洪武

“出师不利呀,大战未起,就死了一位大将,咱记得这个朱能是天幕所说的,靖难功臣三位中的一个吧?”

朱标听见老爹的疑问,回答起来:“没错,张玉先前就战死了,如今三大将只剩下了邱福一人。”

朱元璋叹了口气:“希望这个张辅能有他爹的水平,让大明军队少些损失吧。”

【关于如何攻打安南,朱棣再一次显现出他的军事才能,一方面让大军在七月份出发,到时候避开炎热的夏季,减少蚊虫和瘴气的影响,防止因水土不服导致军力下降】

【还有就是老生常谈的谨慎行军,充分保障明军的后勤】

【另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采用攻心之举,发出檄文向越人呼吁胡季犛父子的行为是“肆逞凶暴,虐于一国”】

【还很贴心的列举了二十大罪,例如“两弑前安南国王以据其国”、“贼杀陈氏子孙宗族殆尽”、“淫刑峻法,暴杀无辜,重敛烦徵,剥削不已”】

【所以明军的到来就是“吊尔民之困苦,复陈氏之宗祀”,这么一来,越人失去了战心,还多有帮助大明】

安南,古称交趾,这个地方的百姓向来不服中原王化,多少帝王收复安南时折戟成沙。

大秦

自从秦始皇开始,第一次将安南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下,不过大秦只控制了安南北部,安南那时还没有后来这么大。

嬴政看到天幕上的安南如此狂妄,自然也是不能放过他们,随即再次下令,全力攻伐南越。

他以为不断打下土地,就能让大秦越发强大,可惜的是,自从大秦攻打这些不毛之地开始,将士们再也不愿意为国家拼命了,毕竟拼死拼活最后的结局是一家老小去蛮夷之地呆着。

东汉建武

汉光武帝刘秀最近时常接到安南有不诚之心的禀告,既然如此,就等他们反叛,到时候一网打尽。

我大汉到时候也是师出有名,再派将士将此地耕伐一遍,牢牢掌控。朱棣的做法,稍作修改就可成为良策。

“传令,让将军们仔细观察天幕,不可漏掉任何明军的进军策略。”

宋朝

赵匡胤表示要不是自已当时忙着打其他国家 ,哪里会轮到我弟弟丢脸。

“北汉我们派人盯着就行,先将南方一片控制住,恢复汉唐疆域由此开始。”

【到了十二月,胡军的主力被逼退守多邦城,明军分兵进攻,抢渡沙滩,胡军还想以象兵退敌,却被火铳击败】

【随后明军攻入安南东都升龙,并大肆掠夺,“掳掠女子玉帛,会计粮储,分官办事,招集流民。为久居计,多阉割童男,及收各处铜钱,驿送金陵”】

大明洪武

底下一堆文官指指点点,这种行为简直太不仁义了,我大明王者之师,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

还没等朱元璋开口,朱标就先站了出来,一点没给他们面子。

“一群腐儒,这安南侮辱我大明在先,不严厉惩戒他们,怎能让其臣服?再说这次出兵是要占收复安南,恢复汉唐疆域,这种种措施实为上策。”

朱棣见大哥为自已说话,刚要得意,突然大哥的手就摁在了自已的头上。

“四弟,你别笑,天幕上说大明要重立陈氏,到时候肯定要有乱子,你在这件事上有欠考虑。”

朱棣不以为然,开口说:“到时候强力镇压不就行了,过不了多久,这群人就会听话的。”

“其他地方可以如此,但安南脱离华夏太久了。”

朱标摇了摇头,他已经能预见到大明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能统治好安南。

【明军攻破升龙后,向清化继续前进,胡氏皇子胡元澄领军退守黄江,与胡季犛、胡汉苍会合】

【永乐五年二月,沐晟击败胡元澄军,追击至闷海口,后来因为军中爆发疾疫,移师到咸子关立塞备战】

【胡季犛以为机会到了,聚齐水陆大军七万,与明军战于咸子关。他想的很好,但实力上的差距是没那么容易抹平的,结局胡军溃败,可以说是全军覆没】

【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