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臣子之后,朱棣把目光转向了他的家人们, 刚上位时朱棣还是要安抚好这些藩王的】
【恢复了诸王的王爵,还对他们大加封赏,如赐谷王朱橞钞十万锭、赐周王朱橚钞八万锭、赐齐王朱榑二万锭、赐辽王朱植钞二万锭等等】
【表面上朱棣对他的家人们友好极了,实际上对他们多有防备,毕竟自已就是藩王作乱夺天下的,当然不希望别人有样学样】
【很快在朱棣的主持下永乐朝削藩开始了,这大致从三个方面开始,迁徙边疆要地的藩王于内地;削夺藩王的护卫;废黜藩王为庶人】
大明洪武十一年
果然啊,不论谁上位都要搞削藩,四弟的想法和我一样。
朱标点了点头,在心里非常同意朱棣的做法,至于会不会又爆发藩王动乱的事,朱标认为老四不会犯这种错误。
朱元璋则表示无语,咱定下的祖制就这么不招待见吗?怎么谁上位都要搞削藩,行,就让咱看看老四具体咋做的。
某个建文年间
朱允炆欲哭无泪,天幕怎么不早点出现啊?四叔都打到南京城外了,你早点讲解,我还能学习一下怎么削藩。
那三个蠢才我也给他们踢走了,求求了四叔给个机会吧,我想重新削藩。
【首先把藩王们的藩国由边塞改为内地,朝廷亲自派边军镇守边疆。这样一来,藩王失去了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在人生不熟的新地方,威胁也就小了很多】
【例如将宁王朱权的封地由大宁迁往南昌,谷王朱橞由宣府迁到长沙,辽王朱植由广宁迁到荆州,韩王朱松封地由开原迁到平凉】
【朱棣以靖难大胜之势,逼迫藩王们同意了新的政策,但其实他们大多还是挺满意的,不用呆在苦寒的边疆,可以进入繁华的内地享受了】
【不过有一个人他是非常难过的,那就是宁王朱权,当时朱棣跟他借兵的时候说的可好听了,“事成,与你共分天下“】
【朱权心里知道这不现实,就提出了把自已封到苏州或钱塘去,朱棣不允,最后把他安排到江西南昌,从此宁王一脉对朝廷多有不满】
【这种不满一直到了正德年间,朱权的玄孙朱宸濠,他准备许久再加上当时的皇帝无子。于是他觉得时机到了,正式起兵,虽然这次叛乱只持续了四十三天,但仍然给百姓带来了很大灾难】
大明永乐
不出朱棣所料,自已这个十七弟果然怀恨在心,我都把南昌给你了,你还不满足。
“让锦衣卫死死盯住宁王,但凡发现他有一点错漏,就要立刻上奏。”
随着锦衣卫离开,朱棣思考起这个正德皇帝,怎么会绝嗣呢,而且这个年号也不太好听啊,难道又是文官?
西汉汉文帝年间
汉文帝刘恒指着天幕,一字一句的告诫着自已的儿子刘启。
“君无戏言,千万不能随意许诺他人,要是没有做到,那人定会心怀怨恨,须知祸从口出啊。”
刘启深以为然,天幕上未来的自已就因为酒后胡言随意许诺,搞出了乱子,以后自已一定要多多注意。
【给藩王换了地方后,朱棣盯上了他们的护卫军,藩王都不守边疆了,自然也就没有理由再保留护卫】
【朱棣的说法很聪明,为了防御边疆,你们的护卫先留在这做边军,到了新藩地后,你先用当地的卫所。自然而然地规定的藩王三卫就被削减为了一卫,最少者甚至只有三四十个兵卒】
【随着统治稳固后,朱棣连最后一个护卫军也不给你留,永乐十年,辽王的护卫被废除,永乐十八年,周王也主动上交了护卫】
【当然,削藩哪有除藩爽,朱棣身为大家长,不能够随意处罚,但朱家这群人总有一些不长眼的,并且朱棣的例子也给了他们当皇帝的希望,很快他们一个个开始作妖了】
【齐王朱榑,他恢复王爵后恶性不改,“阴蓄刺客,招异人术士为诅咒,辄用护卫兵守青州城,并城筑苑墙断往来,守更不登城夜巡。”】
【被告发后,在朝廷内他还敢大放厥词,朱棣果断将他及其子孙废为庶人】
【谷王朱橞常因有金川门迎降之功而自傲,且为人暴虐,慢慢的他野心膨胀想学习自已的四哥。永乐十五年,他阴谋打建文帝的旗号谋反,失败后被废为庶人,谷王也就只传了这一代】
【经过这一系列的策略,明朝的藩王们渐渐被圈养在封地内,他们只想着享乐和生孩子,这也导致了明朝宗室数量膨胀,到了明朝中后期,甚至国家大半税收都要用来发藩王的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