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回到北平后,有南方逃来的官员向他汇报,京城空虚,对于这个消息朱棣思虑再三,最终决定南下临江决战】
【姚广孝也非常同意这个决定,认为不能再这样和平安,盛庸他们纠缠了,表示:“毋下城邑疾趋京师,此批亢捣虚之策也。”】
【建文三年十二月初二,朱棣率主力全力南下,仍留朱高炽守家】
西汉元狩三年
朱棣这个擒贼先擒王的策略,特别像大汉双璧的霍去病,所以汉武帝刘彻问起了自已的爱将。
“骠骑将军,你怎么看燕王朱棣这个选择?“
霍去病急忙放下了手中的美酒,然后三下两下把嘴里的肉咽下去。
“陛下,臣认为这实在是上好的决策,须知擒贼先擒王。但和征战草原不同,这天幕上的南京城乃是一座雄城,朱棣要想攻克这座城池很难。”
汉武帝刘彻微微点了点头,确实没错,到最后只有攻打城池这一个问题,想到这他抬头继续看着天幕。
从龙之功啊,这朱棣一路连战连捷,南京城里肯定已经有不少人准备改换门庭了,这么大一座城已经是纸糊的一般。
【十二月十二,燕军到达蠡县。建文四年正月,在击败德州分兵和平安的部队后,燕军南下至馆陶渡河,长驱直入山东】
【朱允炆得知消息后,于建文三年十二月令自已的姑父驸马都尉梅殷任总兵官,招募军队镇守淮安】
【建文四年正月,朱允炆又启用魏国公徐辉祖也就是徐达的长子,令他带上京师部分精锐前去支援山东】
【徐辉祖和朱棣的关系不用多说,如非必要朱允炆根本不想用他,但现在形势严峻,朱允炆只能相信臣子的忠心了】
(徐原名允恭,因为避讳皇帝的名字“允”才改名的)
徐达正和老兄弟几个聊的正开心呢,至于他为什么没有原来那么谨慎了,那都是因为他以为经过天幕这么一说,我们哥几个的性命已经是相当稳了。
“老天保佑,孩儿你可千万不能干傻事啊,李景隆的例子还在眼前啊。”
徐达先前还在心里笑话过李文忠呢,没想到转头报应就到自已头上了。
【正月间,燕军先后攻陷东阿,东平,汶上,沛县,最终来到要地徐州】
【南军这边也很快做出应对,二月初一,何福、平安、陈晖进兵济宁,盛庸进兵淮上】
【朱棣面对这些威胁,还是老办法派兵袭击粮道,值得一说的是蒙古将领款台,他率领十几个骑兵前去侦查,到了邹县时遇到了南军运粮的三千多人】
【于是他直接冲进运粮的队伍中,大喊:“燕王朱棣的大军要来了!”这三千多士兵竟然直接溃散】
【二月二十一日,徐州守军还敢出城迎战,被燕军打个大败,之后选择闭城死守】
大明洪武十一年
在大明,蒙古人当官不是什么稀罕事,自从元朝崩溃之后,很多蒙古人没有选择北逃,反而完全投靠了大明。
朱元璋现在是见才欣喜,原来他还担心二代三代没有什么顶用的人才,没想到经过天幕这么一说,能用的人很多啊。
特别是老四手底下这些人,可以说是个个能够独当一面,老爹都是为了他好,以后他这些人就留在朝廷当差吧。
【朱棣不打算攻打徐州,转身继续南下 ,三月初一,燕军到达安徽宿州,三月初九,抵达涡河(今安徽蚌埠市怀远县)】
【平安一路追赶,但三月十四日他在淝河中了朱棣所设的伏兵,损失很多只得退回宿州,三月二十三,朱棣派兵断徐州粮道,铁铉等人赶到,双方互有胜负】
【四月十四,燕军到达睢水准备搭浮桥渡河,次日,平安、何福领军夺桥,此战多亏平安再次身先士卒,将燕军赶了回去,双方就此隔河僵持】
【面对这种情况,朱棣又打听到南军粮尽,他决定再次偷袭。半夜他带兵渡河绕至敌后,次日双方在宿州灵壁县西南三十里的齐眉山大战,南军此时精锐齐聚,燕军一时间也无法击败他们】
【就在双方打的难分难解时,徐辉祖带领援兵赶到,南军士气大盛,燕军溃败,蔚州卫千户李斌战死】
李文忠一脸嫉妒的看着徐达,怎么你儿子运气这么好?这不是捡了个功劳吗?
徐达面对他的微表情当做没看见,现在他终于放下心来了,刚才朱元璋朝他这边看了好几眼,吓得他心差点蹦出来。
【燕军本就是孤悬在外,遭此大败之后人心浮动,再加上淮河一带湿热,燕军中很多人水土不服而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