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虽然对外作战经常失败,但是在国防方面还是有贡献的】
【在雍熙北伐失败后,他向手下询问如何抵御北方骑兵,手底下的人只讨论出两个方案】
【一个是掘开黄河堤坝制造洪水区(校长你熟悉吗),另一个是在平原建造长城,赵光义都否定了】
【当时的沧州刺史何承炬则提议修建水长城,赵光义深以为然,下令从全国各地抽调数万官兵修建】
【这座水长城西自保州西北沉苑泊(今徐水县东北),东到沧州泥沽海口(今天津泥沽),全长近干里,经过边境线附近的7个军州。汇集河流19个,淀泊30个,当中设置堡垒26座、军铺125个,士兵3000多人,战舰100多艘】
【水长城修建好后,宋军凭借它先后七次击退辽军的进攻,所以有人说这座水长城稳住了宋朝100年国运】
【接下来就就是赵光义的文治了,对比赵光义的武功,他的文治还是可圈可点的】
大宋开宝
赵匡胤这个时候也没有脸骂自已的好弟弟了,讨伐后蜀都是他的命令,他也没有约束好这些武将,而天幕上的赵光义竟然开始做起好事了。
赵光义听见天幕上终于开始夸奖自已了,可算出了一口恶气。
“赵老二,还不快给我松绑,你给我好好看着,宋太宗是如何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如何兴盛文教的。”
“哈哈哈,我赵光义太宗文皇帝,文治可圈可点,懂不懂?”
“你小子狂什么?吃我一鞭!”
………
【首先赵光义在继位后大力发展农业,鼓励农民开垦荒地进行屯田,还允许百姓在水长城附近种田,形成了那一片的北方人种植水稻的奇特场景】
(有记载说,宋代文学家苏洵在做文安县主簿时,就从四川眉山老家带来稻种,帮助当地人民学习种稻捕鱼,改善生活。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苏洵,把当地一座桥梁命名“苏桥” ,后来苏桥地方繁衍成村镇 ,称“苏桥镇”。以免有人不认识,他是苏东坡的爹 )
【第二,为了向唐太宗学习,赵光义决定改革言路。端拱元年他将左右补阙改名为左右司谏,左右拾遗改为左右正言,此举大大提高了谏官的地位】
【接着他鼓励官员犯言直谏,赵光义本身也很少对犯言直谏的官员做出惩罚,还经常表达他很欣赏像寇准这样犯言直谏的官员】
【第三,为了使自已不受蒙蔽,让臣民可以直接向他喊冤,改进登闻鼓制度】
【赵光义在禁门外设置一个大鼓,臣民有冤情可直接向皇帝反映,他还亲自审理登闻鼓案件】(这个鼓一般不是让报案的人敲的,是有官吏在旁边管理,你报案他来敲)
【曾经有一个叫牟晖的百姓击登闻鼓,说家奴弄丢一头母猪,这么一件小事,赵光义还亲自处理,给了牟晖钱财,作为补偿】(“京民牟晖击登闻鼓,诉家奴失母豚一,诏令赐千钱偿其值。”)
【面对百官的不解,他还说:“似此细事悉诉于朕,亦为听决,大可笑也。然推此心以临天下,可以无冤民矣。”】
赵匡胤看着天幕,差点忍不住大喊我不服,明明他也处理过登闻鼓,天幕大老爷,你怎么不夸我?
(有一年科举有个考生徐士廉因主考官不公而落榜,就击登闻鼓举报主考官,赵匡胤当场处理这个案子)
【第四,改革科举。赵光义扩大录取人数,尽量从寒门弟子中招收人才】
【这让百姓人人知道读书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一名言就是出自宋朝时期 】
【为了公平赵光义还同意了使用糊名阅卷的办法批改卷子,虽然糊名阅卷制度由女帝武则天创立,但没有在唐朝大规模使用,一直到宋太宗才正式确定这种制度】
【赵光义致力于改变宋太祖时期选官重武轻文的局面,确立了文官政治】
大唐贞观
李世民本来还因为赵光义的各种牛马操作而难受,但是后来听到他在文治上的贡献也不由得对这人有些赞赏。
结果他又突然听到这个唐朝女帝的事了?
“原来这个女帝姓武,难不成是我李家的哪个儿媳妇?该说不说这种制度确实不错,莫非是因为她太优秀了才上位的?”
李世民刚开始听见女帝的事,还不能接受,但是后来听见皇位又回到李家人手中,比如那个唐僖宗,后来也就没那么气愤了。
(此时是贞观初年,贞观11年武则天才入宫的)
“糊名阅卷的制度确实不错,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