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一路拼杀,手刃近百人,因为坐骑重伤不能前行,只能躲于林中。
耶律奚低笑着对耶律斜珍说道。
“大王且看我这一箭,擒那杨业。”
说罢弯弓一箭射出,正中杨业,随即杨业便落下马来。
左右辽兵一拥而上,将杨业绑了起来,耶律斜珍亲自劝他投降,杨业大怒而骂
“官家待我如此丰厚,我不但没有替他杀敌保卫边疆,反而受奸臣的迫害导致我军大败,我没有脸活着了。”
于是绝食三日而死 。
后来消息到赵光义这,潘美被降职,没过多久就郁郁去世了,王侁和刘文裕被削职流放。
杨业事迹不仅宋朝被人传颂,辽朝也在密云古北口修建杨无敌庙,以祭奠杨业。
《宋史》记载: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杨家将的故事我挺喜欢的,所以写了个详情,原文上面大家可以看一下,后面也会介绍历史上的杨家将,还有这杨业真挺猛的,能阵斩百人,可惜了)
关于杨家将其实只传了三代,第一代就是杨业,第二代是他的儿子杨延昭,第三代是孙子杨文广,后面就没有他家当将军的记载了,淡出历史了。
杨业历史上一共有七个儿子,老大就是杨延昭,本名杨延朗,民间演义常说的杨六郎(北宋有把老大称作六郎的习俗)
(还有一种说法是契丹那边,说是北斗七星第六颗星最亮,能够镇压幽辽,而老大又很能打,就这么传开了杨六郎的名号)
老二就是和他一起战死的杨延玉,其他我就不水了,后面大家看原文,关于这些个说法,主要是依据宋史来的,各种记录太多了,说什么的都有。
宋史中的《杨业传》:“业既殁,其子延玉亦殁焉。朝廷录其子 供奉官 延昭 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 延浦、延训为供奉官,延畏(也有版本说是环)、延贵、延彬为殿直。”
而大家耳熟能详的杨宗保,穆桂英都是小说虚构的,杨宗保原型应该就是杨文广。
而杨家女将故事是明代之后成书,应该是参考了秦良玉。而有名的佘太君其实姓折,是折从阮的孙女(藩镇折家将)。
………
北汉
杨业看着自已死的这么憋屈,差点一口气喘不上来,怎么在哪都有猪队友拖他的后腿?
而且这么说自已投降宋朝之后,刚操作了一波就战死沙场了,那我这投降投了个寂寞,想到这他立马跪下。
“陛下,看来宋朝也不过如此,我们定要坚持到最后,等到赵光义上位,一切都有转机。”
“好,我等君臣同心,让大汉再次一统天下,天幕一出,宋朝大势不在了。”
大宋开宝
赵匡胤前面还在夸赞这个杨业,转头这个杨业就被自已人坑死了。一时间,他心里也不知道自已该高兴还是悲伤。
毕竟现在这个杨业,刘继业,还在北汉阻挠着他们。
潘美他们刚才还在笑话曹彬,转眼间,吃瓜就吃到自已身上了。
“潘美,你可以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吗?”
“这,都是那监军的错,从天幕上看,我是被他掣肘无法自主决断,而这监军又是那个谁派来………”
赵光义忍不住脱口而出。
“怎么又是我背锅?”
“不用多说了,潘美降职二级,那个姓王的和姓刘的也不用呆着了,直接去流放吧。而你,我的好弟弟阵图再加一万遍。”
(说这个潘美,我也真看不懂,宋朝前期他仗打的都挺好的,就这一仗,也不知是老糊涂了,还是当演员)
【到这,赵光义动用大半宋朝精锐的雍熙北伐彻底失败,双方攻守之势转变,辽朝开始全面进攻】
【与高粱河之战不同,那次北伐只是赵光义个人的颜面尽失,而这一次雍熙北伐葬送了宋朝大半的精锐】
(所以作者选择将后面的故事详细说一下,毕竟高粱河再咋说也就那样了)
【萧太后命耶律休哥为先锋都统,先行进攻,自已亲自率领数万骑跟随,命驸马都尉萧继远等防守】
【耶律休哥在望都击败守城宋军后,进至滹沱河北面,到达君子馆,分兵扼守要地 ,等待后面部队到达】
【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