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万界来朝 > 第263章 明初四大案

第263章 明初四大案

刀之下,而受牵连者达万人以上。

空印案后,他为了避免再出现盖空白文书的情况,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

规定凡文书纸上均须加盖半印,以便核对。

此举加强了朝廷对地方行文的控制,有效补充了明代的文书用印制度。

看到这里,他不由得皱紧眉头,到现在他倒是从未发现下面官员有空印的做法。

可按照书中的介绍,空印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还是下面官员心照不宣的做法。

要是地方官员如此欺上瞒下的话,他自然是不能忍受的,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才好。

就在他想要按照书籍中记载的名单下令拿人时,身后一直关注动静的朱标开口求情。

朱标:父皇,空白报表盖的是骑缝印,不会流散出去,也不会作其他用途,从政务运作上看官员也不可能利用空白文书作弊谋利、压榨百姓。

朱标:其次,朝廷要求府、省与户部的数据必须吻合,盖空白文书能提高办事效率。

朱标:再者,国家法令中没有律令说空印有罪,如若空印杀人,难以服众,还请父皇看在贤才难求的份上,能够留下有用之才网开一面。

就在朱元璋犹豫之际,一旁的马皇后也开口劝说,为了空印案一事牵连上万人并不妥当。

见标儿和妹子都开口劝说,朱元璋也不好再说什么。

朱元璋:空印一事,咱就不追究了,不过咱不希望再发生此事。

在场很多大臣松了一口气,知道自己逃过一劫,当即纷纷表示以后绝不会再犯。

朱元璋冷哼一声,也不再追究,当即翻看下一个大案。

空印案过后就是洪武十八年发生的郭桓案,指户部侍郎郭桓等人盗卖官粮的案件。

郭桓等人被揭发后,他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相关人员全部处死,人数有数万人之多。

根据书中记载,洪武十八年,他怀疑担任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李彧与提刑按察使司赵全德伙同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共同舞弊,并下令调查。

紧接着,御史告发户部侍郎郭桓利用职权,勾结其他官员私吞太平府、镇江府等府的赋税。

使得本应上缴的四百五十万石粮食,郭桓只缴两百多万石。

与此同时,郭桓在征收赋税时候,巧立名目,征收多种口食钱、神佛钱等赋税,中饱私囊,降低朝廷所得税收。

他下令审问后,累计涉案的官员士绅有上万人,总计贪污精粮两千四百万石。

郭桓案后,他开始对税收积弊的整饬,对民间存在的虚报自然灾害、虚出实收、放卖仓粮、巧立名色、诡寄田粮现象予以整顿。

建立以赋役黄册、鱼鳞图册为纲的税收体制,以粮长催督赋税,建立了稳健税收体制。

看到这里,他面无表情的看向在场的户部侍郎郭桓。

要知道,他生平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非要扒皮充草以解心头之恨。

郭桓感受到皇上冰冷的目光,整个人被吓得两腿颤颤,一脸惶恐之色。

他自己做过什么,自己最清楚不过,知道这一次大难临头了。

朱元璋:来人,把户部侍郎郭桓押入大牢,定要严加审讯。

话音刚落,两个精壮的侍卫上前把郭桓带下去了,徒留在场大臣面如死灰。

朱标叹了一口气,却没有多说什么。

毕竟郭桓案牵涉到贪污腐败,别说是父皇,就是他也不能容忍。

即便知道因为郭桓案而死的人员多达数万人,可涉及到底线问题,他也不好开口求情。

朱元璋环顾一圈,目光从每一位大臣脸色扫过,冷冷一笑。

书中记载的贪污受贿官员多达上万人,仅仅抓一个郭桓还远远不够。

不过现在还不着急,抓了郭桓慢慢审讯就行。

涉及贪污腐败的官员,他是一个也不会放过。

没有理会在场大臣的忐忑不安,他继续翻看最后一个大案。

蓝玉案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指大将军蓝玉谋反案。

案发后,他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大将军蓝玉并诛其三族。

与蓝玉有关系莫逆的许多将校、朝廷官员等,也都被定位逆党,遭到了抄家灭族的下场,蓝玉案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

根据书中记载,蓝玉多次率军平定各地的叛乱,建立了功劳,被封为凉国公。

可是蓝玉居功自傲,日渐骄横,纵容义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