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竟真是羊在领头,是羊说了算!
皇城之内,众人在等,天子也在等,只等那使者一回,把事情一说……
众人便是大喜,连天子都面露喜色,何也?
喜的就是女真人好像真的可以谈!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天子就问:“诸位爱卿,正是为国之时,倒也不知何人愿往?”
这话一出,自是众人都在四处去看,能被称为宰相的人,除了蔡京之外,朝堂之内,不外乎就是白时中、李邦彦、张邦昌三人,这三人岂能不是宰相?
三人,正儿八经的官名,白时中,是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5·4*看,书¢ ¨追~最`新/章^节-
李邦彦,本也是尚书右仆射,刚转的左仆射。
张邦昌,头前也当过尚书左仆射,刚转了中书侍郎。
中书门下,而今就是三人为大,若真细致排序,白时中排第一,白时中掌控了中书省权柄在手。
接着就是李邦彦了,算是“新”贵,张邦昌排老三。
至于为什么忽然官职上有尚书仆射这个称呼,那是因为宋徽宗自己改的,宋朝本是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之类,又改成唐时的故称……
若按照唐来说,尚书仆射就是宰相,左仆射自是“首相”,但在徽宗赵佶的操作里,这左右又没那么重要了……
当然,也说大多数时候,宰相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小群体……
女真人要一个亲王,要一个宰相。
宰相眼前就三个,挑谁去呢?
满场都在想这个问题,却好似无人去想不能答应女真人的条件,连天子都不曾这么想过。
便是只要能谈,再好不过,谈妥了,女真大军也就撤了。
不论怎么样,只要女真大军能撤,那么,赵桓的皇位也就坐稳了。
何人愿往?所有人都在看三位宰相,三位宰相也互相在看,也去看天子,白时中似乎想说什么话语,却是话语在嘴边,看了几番天子之后,却又收回来了。
何也?
此时此刻,能说什么?总不能说他不愿为家国社稷献身吧?
更何况,倒也不是真要献身之类,许就是出城谈个事而已,女真显然也愿意谈,只要把条件谈妥即可。
不是说这件事没有风险,而是说这件事,风险暂时看来并不大。
眼前之局,便是女真人出得什么条件,这汴京城内,似乎都能应,那风险也就更小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今新君登基,要想得到圣心……许也当做点什么……
只是白时中又一想,万一……毕竟女真蛮夷也,万一不讲武德呢?似乎这件事,又好似有点说不清的风险……
白时中作为此时的老大,自也去看李邦彦与张邦昌两人。
两人心中自也在盘算这件事,不免也是来去纠结,好似行,好似又有点怕……
只看天子一脸希冀,也在看三人,谁去?
天子等着呢……
场面不能太尴尬,总要有人来说话,白时中一语来:“诶……张相公昔日里,好似出使过高丽?”
张邦昌面色一难,但难色转瞬即逝,立马一脸严肃正经:“回白相,倒是有此事,大观四年出使的高丽!”
大观四年,徽宗赵佶登基的第十个年头,十多年前的事。
这话说到这里了,倒也不用白时中再开口,张邦昌自继续来说:“陛下,臣自与番邦打过交道,诸位同僚多未曾与番邦打过交道,那臣……臣就走这一趟去,家国社稷当前,自当义不容辞!”
当真来说,张邦昌其实算个老实人,至少与朝堂上大多数人比,他算老实,老实在他一直当小弟,给蔡京当小弟,其实而今,也在给白时中当小弟,两人也有攀附关系……
倒也不是说老实人挨欺负,如今,朝堂上,白时中张邦昌二人为大,女真要宰相去,不是张邦昌也是张邦昌了……
更何况白时中一语说出之后,张邦昌如何能拒绝?难道当着天子之面去争去辩?那天子作何感想?那还如何简在帝心?
往好里想,这次出城谈事,许还真是个契机,风险应该是不大的,回来之后,说不定天子刮目相看,不免提拔一手,岂不……
张邦昌显然决定了。
天子自是大喜:“好好好,张相公家国忠义之臣也,谈妥此事,回来之后,朕定当重重封赏!”
张邦昌也等着这句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