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省部级领导 > 第267章 绥河市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陈伍

第267章 绥河市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陈伍

一直到下班,孙国华也没等到马文龙电话,一定是没有抓到李伟,否则,他第一时间就会向自己汇报。形势不乐观啊!孙国华此时也很显无力。

派到绥河市的联合专案组收获也不大,绥化镇派出所所长只交代了和煤老板的权钱交易,和过度执法的问题,其他人他绝口不提,他有着一定的反侦查能力。

煤老板就差很多了,几个回合基本上都交代了:这些年给绥河市公安局长陈伍和刑警大队长吴宪军行贿的事实,还有给其他官员送钱送物事实。

在市政府亲自过问下,绥河市公安局重新做出了处理决定:

将当初参与殴打中学生的几名打手依法拘留,对派出所长违法问题移交检察院依法处理。煤老板家属已经赔付全部医药费,后续经济赔偿将依法通过司法程序进行,并且指令绥河市妇联介入关注此案,并且提供必要的司法援助。那时还没有普及司法援助。

绥河市教育局发文通报批评绥河镇中学,没有尽到事中事后保护学生的责任与义务,并且撤销了该校校长一职。

这件事情处理的速度非常快,那是因为是孙市长亲自抓的案子,而且事实清楚,当事人就在“里面”关着呢,绥河那边谁也不敢推脱更不敢阻碍进展。

张谦直接把电话打到绥河市教育局长:你们局里下午三点前上报处理决定,市长等着汇报呢……

就这一个电话,小小的县城教育局长哪儿有胆量拖延啊,第一时间向主管教育副市长报告,副市长一听是孙市长要结果,他也不敢做主了,马上找市长汇报,市长指示:教育局党组依规依纪研究决定即可,按照要求上报孙市长。

没毛病,一点儿毛病没有,市长的指示任谁都挑不出一点问题。

教育局长只能硬着头皮紧急召开局党组会议,研究处理决定,党组成员希望从轻处理,象征性批评或者调离就行。可是局长心里清楚啊,你糊弄孙市长,他要是生气打板子可是自己挨修理,他们这些人看热闹。

最终决定,对校长撤职处理,这样“上面”一定能够交待过去。

所以,很多事情,要不是“上面”领导跟进,“下面”落实执行很可能就会走样。这就是一些领导干部只唯上不唯下。

绥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陈伍,在绥河市可谓权倾一世,就连市长祁同伟他都不放在眼里,他只听市委书记王鸿涛一个人的。

这次莲花江市对绥河的动静让他这位老公安心里隐隐感觉到不对劲。他通过关系已经打探到,这次莲花江市纪委和公安局检察院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是秘密来绥河的,根本就绕开了绥河的公检法,而且人也抓了,但是却没有撤走。而且据可靠消息,常务副局长张森曾经这段时间多次秘密来过绥河市。所有这些讯息,都让这位老公安局长深感不安。

陈伍,今年五十岁,比市委书记王鸿涛小一岁。他初中毕业后在当时的绥河县委招待所后厨当一名临时工,由于身高马大,比较勤快,经常帮招待所长做做采买,办点琐事,深受所长喜欢,后来有机会转正,成为一名正式职工。

招待所长跟当时的县公安局政委私交很好,经常来招待所餐厅喝酒吃饭,这样一点点的也就跟陈伍有了一些了解。陈伍也是聪明人,他从家里要了这些年工资攒的一千元钱,给了所长,请他帮忙,他要当警察。

还真别说,陈伍命挺好,当时新老局长更替,正好他暂时主持日常工作,一句话,先把陈伍借调到最偏远的老毛子河乡派出所,担任外勤民警。那时候没有后世那么正规,即便公检法系统也有大量的“以工代干”现象。

在政委的“帮助与指导”之下,陈伍凭借着自身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很快便顺利地完成了从以工代干普通警员到干部身份的转变,成为了一名备受瞩目的正式民警。

自那以后,他仿佛如有神助一般,仕途之路可谓是一帆风顺、步步高升。起初,他担任过县级公安局的刑警,凭借着出色的侦查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屡破奇案,声名远扬;接着,因功绩卓着而被提拔为副队长,带领团队继续奋战在打击犯罪的第一线。

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能力的逐步提升,陈伍后来又出任了派出所所长一职。在此期间,他不仅成功维护了辖区内的治安秩序,还积极推动警民关系的和谐发展,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和爱戴。

由于在基层岗位上表现卓越,陈伍再次获得晋升机会,荣升为刑警大队长。在这个重要职位上,他肩负起更为重大的责任,指挥并参与侦破了一系列影响恶劣的重大刑事案件,为社会的安宁稳定立下汗马功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