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到的,朱棣真情也好假意也罢,他刚才的说辞里说了许多,朱元璋都认可了,但却刻意避过了「谁当皇帝」这个话题。
之前是之前,可现在的情况较之之前却有了微妙的变化——他朱元璋也想重新把洪武大帝这个名号捡起来了。而朱棣一直以来……就希望他重新当回他的洪武大帝。时移世易。朱棣还有那个道衍和尚想的,以及正在做的……如今却是正正契合了朱元璋此刻的想法!现在朱元璋准备重新露面。而成功做成这件事情的最大前提条件只有一个——应天府的小狼崽子和那群表面支持他、护着他,实际上则盯着巨大好处的淮西勋贵……反目闹掰!!而朱棣和那个搅屎棍和尚,正在推动这件事情。双方的区别只在于……朱元璋的双重只是去教训教训朱允熥这个「做出了点成绩就开始飘,开始不听人劝乱搞」的大孙子,再手把手调教个三两年,再安安稳稳地把大明交给他。而朱棣的期望则是:朱元璋当回皇帝以后,把目光看向他,名正言顺地把皇位传给他,皆大欢喜。他也希望淮西勋贵和小狼崽子反目,为何要阻止此事?所以……朱元璋直接顺着朱棣的话说了下去。而朱元璋这一番话,朱棣越往下听下去,一颗心脏便跳动得愈发厉害,几乎都快要跳出喉咙口了。「父皇……他回心转意了??」「他说……本王做的都是为了他!他也想要回到奉天殿那张椅子上去了!那本王岂非……」一时之间,一种狂喜的念头涌上朱棣的心头。他也万万没有想到,这件事情居然还可以如此峰回路转!!那往后他岂不是……???他能精准盯死目标。自然是因为听了朱允熥的话,但这可不兴说。所以,只有他手里的扫帚又一次朝朱棣飞了过去……朱元璋在气头上,朱棣同样没敢闪避,结结实实挨了一记,可他却是捕捉到了朱元璋嘴里的话外音,瞳孔一缩,不顾其他便下意识问道:“要不是什么?父皇刚刚想说什么?”朱棣一脸好奇,目光灼灼地盯着朱元璋问道。他觉得自家老爹刚刚绝对差点说出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实心眼」的说法……朱棣当然知道自家老爹不会信,所以自家老爹刚刚吞回去了的话……是不是……差点把他如此莫名死盯道衍和尚的原因说出来了!!?「所以,到底为什么!?」「如此周密的布防,本王绝对不该落到今天这个狼狈的局面才是!」然而,朱元璋只是摇了摇头道:“没什么。”朱棣抿了抿嘴唇还想要继续追问,但理智却让他冷静了下来,也让他克制住了自已不再纠缠,赶紧把自已认错的态度摆得板板正正:“父皇,儿子真是实心眼没想那么多,唯一想的……只是我大明皇朝能好好的;是老朱家的大明基业不落于旁人之手;是只要父皇您还在一日,就当是我大明的天;是您兢兢业业一手操持着大明,不该如此安然落幕!!”“儿子也承认,这样的手段有些过于偏激了些。”“但儿子从来都只希望父皇好,希望大明好!若父皇觉得儿子这么做有错,儿子认父皇您的罚!”“可儿子也还是得求父皇。”“此事……若是被应天府那个人知道了,他是真的会对我朱家子孙下手的!还求父皇三思!”不得不说,朱棣还是极其冷静的,三言两语便将这件事情讲得避重就轻好似自已真的一点私心都没有。同时也提出了最关键、最值得他在意的一点——不要把这件事情戳到应天府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万一自家老爹真一个没忍住,把到这件事情悄悄捅到应天府去,那边可不是什么吃素的,直接削藩弄死他就完犊子了——嗯,眼下最重要的,小命要紧。朱棣一身冷汗地伏跪在朱元璋面前。心里正琢磨着,接下来该如何把这一张微薄的亲情牌打好,却听得前方踱步的声音停了下来,自家老爹重新坐回了原先的躺椅上去了,而后还道:“三思?三思什么?你为咱想了那么多,咱为什么还要把这件事情戳到应天府去?”“父皇,儿臣虽然……”朱棣本以为一定是继续劈头盖脸的一顿骂,口中打好的腹稿当即脱口而出,准备好好打一打这一场亲情牌,却是刚说了几个字便骤然停下,他直起身来,抬头,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朱元璋,神色懵逼地张大了嘴:“啊??”传给应天府的信的内容,朱元璋看了生气他明白,无非就是觉得他算计,还觉得自已在给他的宝贝大孙子出难题呗——为什么要把这件事情戳到应天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