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的时候,他就被博尔特的速度整懵过:“加速跑的时候,他咻地一下就超过我了,我当时都愣住了,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怎么跑了就。”
博尔特迈出一步,能比苏炳添多出30公分,苏炳添只能靠拼命更快速地摆腿来缩短二者之间的差距。
姜明的团队算出来,如果博尔特如果可以以苏炳添的步频跑一百米,那他能跑出8.46秒的极限成绩,比自己创造的9秒58的世界纪录还快了一秒多。
教练也说道:
“60米的话还是很有优势的,100米决赛.”
他话没说完,意思其实就是也不知道该怎么布置战术了,结果肯定是大概率垫底的,所以他是真不知道该怎么教了。
因为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百米跑就有“前快后慢”的特点,无论是100米还是400米都是如此,进而被霓虹短跑界弯道超车。
半决赛他都对媒体坦诚了,就是姜明的功劳,他作为本土教练,能教的都教了。
而且说实话,也就姜明敢想10秒,教练可清楚的很,苏炳天在100米跑的成绩始终没能突破10秒大关,最好成绩一直在10秒1到10秒2之间徘徊。
就算是再怎么顺风的比赛,都没跑进10秒内过。
所以乖乖继续听姜明的就完事了!
苏炳天也确实是很听话,把自己跑步时的状态如实告诉了姜明:
“我在跑出五米的时候,就用最大速度在跑,而别人基本到四五十米的时候,才达到最大速度。”
“更多的力量都用到前面去了,所以会导致后面节奏和体能的下降。”
他当然也知道自己从没突破过10秒,但是到都到奥运决赛了,他想试试!
试试姜明的顶级团队极限帮助下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
而此时姜明的手下医生说道:
中国国内短跑界“减少步频、提高步幅”的呼声早已有之,有观点认为,长时间高步频的训练导致运动员技术动作无法舒展,选手无法长时间保持起跑阶段的高步频,因此加速和途中跑阶段就无法维持最高速度。
在苏炳添的百米镜头中,起跑领先、中途被超车的镜头并不少见。
但也有人认为,一味强调步幅并不科学,张培萌就在10年扩大步幅、减少步频,但成绩却没有明显进步。
苏炳天下意识偷笑了一下.心想张培萌听到估计得汗颜了.
“可无论如何,保持现状只能停滞不前。
你这种废话在现在就别说了。”
姜明无语地白了他一眼,他这意思不也是说苏炳天已经定型了么。
“除非苏炳天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就像刘翔从8步上栏改成7步那样,改节奏来跑决赛!”
另一位团队专家盯着电脑说道,他模拟了无数次,以苏炳天半决赛的跑法,决赛顶天还是10秒出头的速度。
要想进一步,再怎么热血都没用,需要大改变。
“那就改!”
苏炳天和姜明同时说道。
姜明也是笑道:
“已经进决赛了,随便跑几秒都没有国人会喷,还不如拼一把是吧,改就改,我们晚上在这里训练不就是为了这么!”
姜明这是高情商说法了,其实不管怎么看怎么研究数据,苏炳天正常跑在决赛不是垫底就是倒数第二。
这也是路人都能预见到的,毕竟比起110米栏的那帮人,100米的选手更是牲口。
明天这场决赛很可能是史上最强的五位短跑选手同场对决的终极一战——博尔特、布雷克、盖伊、鲍威尔和加特林——唯一一次同场竞技。
这五人都是简简单单9秒80的超级大神,到下一届奥运绝对有人缺席了,所以其实就算是国内,也更多是关注飞人博尔特。
因此苏炳天反正是基本倒数了,还不如改变一下,用科学的姿势,试图突破一下自己?
即使时间很有限!
苏炳天一下子就听懂了。
他虽然是学体育的,但是他可是真正的本科生,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习本科,所以他赶紧说道:
“没问题的,我改,就算改完跑15秒啥的都不遗憾,反正没人注意到我,要么生,要么死。”
“好!”
姜明和团队成员给他竖起大拇指,他们都发现了苏炳天的潜力,所以是真心要帮啊。而且别说什么免费,对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