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岛胜利后,反法西斯同盟军制定了第二阶段的联合反攻计划。
1943年11月,美、中、英三国领导人在埃及首都开罗签署了《开罗宣言》。
宣言主旨为,明确共同对日作战,直至实现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为了配合中国战场和太平洋地区的战争态势,打通中印交通线。
1943年10月,美中联手发动了缅北滇西反攻战役。
这也是中国远征军的第二次出国作战。
经过数月激战,美中联军成功攻克日占密支那,彻底将日军驱逐出缅北,重建了中国与盟国的陆上交通线,并由此揭开了反法西斯同盟军对日全面反攻。
1944年6月,美国开启马里亚纳群岛战役。
背景为美军欲切断日本本土与南太平洋联系,建立轰炸日本本土基地,日本则全力防守,视马里亚纳群岛为“绝对国防圈”关键。
因为战略目的对日本和美军都极为重要,双方都调动了大量兵力和舰队。
6月19日,双方在菲律宾海海域爆发了激烈海战。
由于美军舰艇技术领先,航母性能卓越,舰载机先进,雷达、火控系统精准高效,能远距离发现并攻击目标。
而日本舰艇技术发展滞后,如舰载机零式战机后期面对美军新战机优势不再。
并且日本资源和工业能力都有限,飞机、舰艇等关键武器建造能力和维修能力都很不足。
最终使得这场激烈海战日本舰艇和舰载机损失极为严重,而美军却损失极少。
仅在6月19日一天,日本就损失舰载机超过三百架,20日又损失约一百五十架。
舰艇方面,日军被击沉和重创的航母、油轮、驱逐舰等众多,其中包括“大凤”号航母、“翔鹤”号航母、“瑞鹤”号航母等。
在整个马里亚纳群岛战役期间,日军除了海战中的损失,在塞班岛、关岛和提尼安岛的守备部队也基本被全歼,损失约七万余人。
同时还损失了大量的运输船、辅助舰艇等用于支援岛屿作战和运输补给的船只。
美军则阵亡了约两万三千人。
损失一艘航母、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七艘驱逐舰 。
飞机损失约一百五十架。
美军则成功攻占了塞班岛、关岛、提尼安岛等关键岛屿,获得轰炸日本本土的前沿基地。
随后可以直接空袭日本列岛,打破日本 “绝对国防圈”,让日军彻底失去战略缓冲地带。
此战之后的战略走势基本奠定了日本失败国家沦陷的结局。
加剧了日本国内恐慌,在战争资源枯竭和遭受了巨大损失后,日本民众厌战反战情绪高涨,加速了日本法西斯政权崩溃。
从1944年11月起,美军以马里亚纳群岛为基地,出动b - 29轰炸机持续轰炸日本。
1945年初,加强攻势,至8月日本投降,几乎无间断。
具体次数难以精确统计,但仅1945年3月至6月,就对日本六十六座城市大规模空袭。
尤其是1945年3月9日至10日的“李梅火攻”行动。
美军派遣三百三十四架b - 29轰炸机夜袭东京,投下大量燃烧弹,东京约四十一平方公里区域被毁。
5月,对名古屋、大阪和神户等工业城市也进行类似大规模燃烧弹空袭,严重破坏日本工业生产能力与城市基础设施。
因为日本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普通的轰炸在炸塌房屋后,较轻的木制结构并不能很好的对日本人造成杀伤,房屋重建也比较快。
尤其是日本工业分散且有伪装,加上高射炮与战斗机防御,精准摧毁日本工业能力比较困难。
而选择火攻就不同了,日本房屋密度高且易燃,火攻更容易连点成片引发大面积火灾,成本低,又能高效破坏城市。
既然日本工业分散不好找,那就不找了,直接让日本陷入火海连工业和民房一并全都烧了。
于是在李梅火攻的空袭下,造成日本约八万三千余人直接被炸或被烧死,又或被浓烟呛死。
超过十万人受伤,一百万人无家可归。
并且火攻摧毁大量工厂及设备,许多关键产业如飞机制造、钢铁生产等减产或直接停产,严重削弱了日本的战争潜力。
大规模战争带来的惨痛伤害,也终于让全民支持侵略的日本民众深感恐惧绝望。
缺乏人性的人从始至终都是这样,伤害没有降临到自己头上时,尤其是还能从伤害他人中掠夺利益时,根本就没有与他人共情的能力。
极尽疯狂又残忍地杀戮和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