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军海上力量后,日本在偷袭珍珠港的次日,便立即发动了对东南亚菲律宾的入侵。
美菲联军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抵抗,但由于美国被袭击后进入了为期半年的战略防御状态,对海外殖民地支援有限,仅能派遣少量飞机、潜艇和物资补给。
最终菲律宾还是在几个月后的1942年5月被日本完全占领。
在日本1941年12月8日进攻菲律宾的同时,又于同年同月同日发起了对香港的进攻。
为牵制中国军队南下支援香港,日军于12月24日调集十二万兵力发动了第三次进攻长沙。
中国第九战区司令薛岳率部三十万迎敌,采用“天炉战法”,以纵深防御逐次消耗日军。
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
会战中,中国军队在长沙外围顽强阻击,诱敌深入。
待日军疲惫,各部队合围反击,日军伤亡惨重,被迫北撤,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取得了极其重大的胜利。
此役日军伤亡约五万六千九百人,中国军队仅伤亡两万八千人。
是中国抗战以来,国军第一次在正面大规模战役中杀敌多于战损的战役。
以较小伤亡换取较大战果,有力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提振了中国军民抗战信心。
但是这场大胜的得来依然极为不易。】
天幕将有关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影视剧播放了出来。
画面中,日军靠着飞机、重炮和坦克,打得武器落后,枪支弹药匮乏,重武器稀缺的中国军队只能被动防御。
且当时正值冬季,湖南虽处南方,但冬天依然寒冷,缺衣少食的中国军队冻的身体打摆子,要将右手塞进怀里贴着身子才能保持手指灵活地扣动扳机。
中日双方在战场中反复争夺阵地,长沙外围新墙河、汨罗江防线,中国军队多次击退日军,阵地几经易手。
最后在长沙打成了激烈巷战,双方伤亡惨重。
中国军队凭借建筑、工事与日军逐街逐屋地争夺。
打完弹药以后仍以刺刀与日军近身搏斗,为了对付日军坦克,甚至身绑炸药包用必死的决心抵近爆破。
中国军队的牺牲与决绝,让日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惨痛代价,为最后的合围反击取得会战胜利争取了时间……
古人们越是了解了近代列强的战争模式,就越是深刻理解了当时的后世子孙们面临的是怎样的艰难。
武器装备远不如敌人,就只能费尽心思地靠地利、靠战术取得微弱优势。
战损比相差实在太大,杀一个日寇往往要付出七个战士的生命,那就只能设法用近乎于自杀式的攻击与敌人同归于尽。
如此惨烈的生死存亡之战,不禁让古人们设身处地地去想,如果是让他们去打这样的战争,作为先辈的他们能够做到如此地步,甘愿付出如此牺牲吗?
……
【公元1942年,日军为切断滇缅公路,断绝中国从陆上获取国际援助的通道,从泰国海陆并进入侵缅甸。
而这条滇缅公路的修建极为不易。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为开辟对外通道,云南二十万各族民众,含老人、妇女、儿童。
于1937年11月至1938年8月,在崇山峻岭、物资匮乏、技术落后条件下,用简陋工具挖山填谷、架桥铺路,建成这条长达九百五十九公里的战略公路,为抗战物资运输立下不朽功勋。
这条公路堪称中国抗战生命线。
而当时滇西几乎所有的青壮男性都已从军奔赴战场,只剩下老弱妇孺。
他们自带口粮、自带工具、自带被褥,老人埋炸药、妇女搬水泥、娃娃砸石头。
连六岁的孩子都坐在地上用锤子一点一点砸碎石头来铺路,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却用最小的身躯成为撑起中华民族脊梁的一份子。
云南人民以平均每公里牺牲六人的代价,修建了这条长达九百五十九公里的抗战生命线。
成为中国接收国际援助的唯一陆上通道。
日军为了切断这条通道,不断派出飞机轰炸。
而云南人民就只能等日军炸完了去修,炸完了再去修……
从1938年到1945年抗战结束,这条公路总计承载中国运输了各种战略物资和器材达四十九万余吨。
为选取最近也最容易开辟的路线,他们喊着:“不修路,仗打输。世代代,子孙苦。”的口号,炸掉信仰的神山和祖辈的坟墓,无私投入到这场不是前线胜似前线的抗战。
而随着日本出兵缅甸,企图切断国际援助中国的物资转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