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竞争者出现了,要说杨森林一点都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
之前的时候,他一直都没有把自己跟凯旋饭店之间的交易内容说出去,就是为了预防其他的竞争者参与进来。这不仅仅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了凯旋饭店着想。
黄鳝本身就是水产中的一个小品种而已。杨森林估计瓦子街上的野生黄鳝收购量,顶天了,一个星期也就三四百斤。
在产量有限的情况下,多一个竞争者就意味着他这边的收购到的黄鳝就会相对地下降一些。
当然,太多担心也是没有的。
毕竟凯旋饭店这个最大的黄鳝市场,就牢牢地掌握在杨森林自己的手中!
也并不是说县城其他饭店就不收购黄鳝,其他饭店也有尝试过模仿做养生鳝鱼汤,红烧鳝鱼这些菜品,但是最后都没有成功。
那些饭店最多也就是东施效颦,随意收一点黄鳝来作为噱头而已,收购的数量远远没有凯旋饭店这么夸张。可能整个清河县县城城其他所有的饭店加起来收购的黄鳝数量,都还不到凯旋饭店的三成!
凯旋饭店才是现在整个清河县黄鳝收购的最大头!
在何成峰的影响力还没有散去的前提下,杨森林跟凯旋饭店之间的合作关系是非常紧密的。瓦子街上其他人想要加进凯旋饭店这个市场,基本上没有可能!
就算是出现像年后那段时间,凯旋饭店黄鳝食材告急的情况,饭店的人都是跑去其他乡镇上收购的,不会跑到瓦子来收购!
徐海霞也说,彭老板收购黄鳝的主要目的是想要在瓦子街上销售,这也就说明彭老板的黄鳝市场并没有打开。也许仅仅只是不想看着杨森林挣钱,故意恶心一下杨森林而已。
只不过,在黄鳝还没有成为主要菜品的前提下,整个瓦子街上的人,一个星期能吃多少?
彭老板的市场小得可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能够收购的黄鳝数量是非常有限的!
如果彭老板每周只收购三十斤黄鳝,那可能就意味着杨森林这个周就会少挣二百一。二百一十块钱倒不是什么大事,可是对方这种行为就像一个老鼠屎一样,会影响到杨森林的名声,让人感到恶心!
夸张点说,这几乎已经是一次另类的商战了!
学姐的带来的消息也让杨森林犹豫了好半天,他在纠结要不要学后来京东和当当大战的例子,给对方致命一击。
具体做法便是,去市区市区里面买一些没有品牌的衣服回来,以成本价卖出去。那样的话,肯定会对彭老板的生意形成猛烈的冲击!
不过,杨森林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计划。因为如果真要那样做了,就几乎等于直接撕破脸。而且冲击的不仅仅只是彭老板一家,还会影响到瓦子街上其他老板的生意。最后反馈回来,说不定会让杨森林成为众多老板的眼中钉!
这种做法除了泄愤和报复之外,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杨森林这次不准备打算打价格战,而是准备以静制动,静观其变。
彭老板的门店就在熊家对面,杨森林就委托熊健帮忙监视着彭老板的一举一动。
果然,在四月初的第一个周一,彭老板就在自家门口贴了一张大牌子。牌子上写的是:5块5一斤,高价收购黄鳝,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这位牌子一打出来,立即就吸引了来往上学放学的很多小孩儿的注意。
不过,这件事情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出乎了两位当事人的意料。
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人相信彭老板。杨森林的商业信誉明显更好一些,大家更愿意跟杨森林做生意。很多小孩都跑过来问杨森林这边的价格有没有涨,问彭老板收购的事情是不是真的。
杨森林也都做出如实的回答。不过,他也告诫那些熊孩子,彭老板那边是收购起来做零售的,所以收购的量不会很大。
瓦子中学和瓦子小学的学生们似乎平时跟杨森林打交道习惯了,即便是知道彭老板那边收购价更高一些,也没有人去光顾,杨森林的收购生意也没有因此而受到丝毫的影响。
就只有一些捉了黄鳝的成年人,在黄鳝卖不出去之后才会找到彭老板,把自己剩下的黄鳝给处理出去。
但那些黄鳝往往都是在被顾客挑选之后剩下的,很多在家里面放了好几天时间了,已经不新鲜了。彭老板不会辨认,拿到之后又不会照料,最终拿出来零售的时候,都是一些个头又小,而且身上还有很大气味的黄鳝,当然卖不出去!
不仅卖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