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厄运符正常发挥,此次又给一家人带来了乐子,小清宝儿这次便想着算了。
一行人高兴完,便都跟在程老太太后头进了府,再不管程金峰夫妇如何。
等到终于在院子里歇下,程大器满意道:“这次总算没让这两个人进门,否则真是把好心情都给毁了。”
众人都点点头,深有同感。
徐青莲给小清宝儿喂了些水,也叹道:“希望这次能让他们多消停几天,摊上这样的亲戚,真是没法子。”
听到娘亲发愁,小清宝儿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娘亲安心,要是他们还敢放肆,我一定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
到那时,可不是一道厄运符可以了事的。
听到小清宝儿的心声,徐青莲就连皱着的眉头也松快不少,只觉得心里比喝了蜜水还甜。
歇息了一日,程大器和程瑞丰照旧跟着陆安阳学做生意。
至于其余人,陆安阳早就吩咐府里的下人,把程家众人当作自己对待。
无论他们想做什么,只管答应就是。
对于程墨书而言,他当然是最想看书。
程墨书这一路上可把先前买的几本书给颠来倒去的看遍了,只觉得闭上眼睛都能背出来。
如今看到陆府有这样大的一个书斋,他早就想进去大饱眼福了。
只是看看书又有何妨?反正陆府重要的信件和账本等,都在陆安阳自己的书房里,这书斋里,都是些四处收集来的地方小传,也有各种话本杂谈,只怕程墨书住在陆府一年也看不完。
说起来,程墨书想要做官,一方面是他自己确实热爱读书,但也存着考取功名后为民谋利的心思。
因此陆安阳书斋里的地方传记,看得程墨书是爱不释手。
要知道除了地方志,可就是这些小传最能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因此程墨书看到关键处时,还会用笔另行抄录在自己带来的本子上。
陆安阳倒也很是贴心,他怕程老太太住着无聊,特意请了不少戏曲、杂耍的班子,每日里换着法子供程老太太逗乐。
昆曲、京剧、豫剧轮番上阵,哪怕程老太太每日都看,个把月也不会看到重复的折子。
毕竟从前还可以做些农活打发时间,如今到了陆府,自然是万事不用发愁的。
就是他们想亲自动手,陆府的下人也不敢不帮,否则岂不是待客不周。
因此程老太太每日只需到院子里听听戏、喝喝茶,倒是品出了几分从前程家还未落魄时的感觉,心中很是感慨。
小清宝儿却是个不爱看戏的,她性子急,从前就最是听不得这种一句话恨不得分三口气说的戏曲。因此台上的戏子们虽然卖力,戏曲的段落倒也精彩,程喜清还是听着听着就靠在徐青莲怀里睡着了。
小丫头的脸红扑扑的,整个人安稳的可爱。
呼吸声在耳边响起,任谁看了都会觉得心里欢喜,徐青莲看着,心中喜欢的紧。
看到小清宝儿睡的香甜,担心戏曲声会将她吵醒,徐青莲便抱着小清宝儿回了屋子。
其实徐青莲对戏曲也并不十分感兴趣,只是既然程老太太喜欢看,她自然也乐意陪着一道。
眼下小清宝儿身边不好离了人,因此徐青莲放下睡熟的女儿后,便拿出了自己这几日刺绣的绣棚。
说起来徐青莲的绣工不算好,但也足够一家人平日里的简单缝补,像是衣裳破口了,被子里的棉花跑了,徐青莲都有办法。
虽然不说能够缝补如新,但也是补的平整细密,用起来很是结实。
程瑞丰和程墨书小时候都很淘气,衣服穿不了半月就能把袖口给磨破了,徐青莲可没少跟在后头帮他们补。
想到自家小儿子对绸缎生意感兴趣,那么自己这个当娘的也不能拖后腿。
一匹寻常的绸缎,若是能和上好的绣工搭配,便能身价倍增。
绣工中又以苏绣最是天下闻名,怎么说也算是一技之长,徐青莲下定决心要趁这些时日学会苏绣,今后也能为一家人的将来努力。
于是她轻声叫人从商号里请了一